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深与烙印     
当《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之际,我首先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编辑部诸同志辛勤工作所取得的硕果表示诚挚的祝贺。 在这不平凡的十年里,我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是《新闻与写作》编辑同志的热心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谢意。 十年来,在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新闻与写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值得称道的经验,许多方面在全国同类新闻期刊中名列前茅。 一些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了,而这位良师益友与我的关系却是已有二十几个年头。 是她和她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把我从一个插队知识青年引上新闻道路;又是她二十几年陪伴、引导着我,帮我不断  相似文献   

4.
首先,真诚祝贺《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祝贺刊物十年来所取得的出色成就! 我能有幸成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作者,得益于贵刊以地、县报编辑、记者和县、乡通讯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办刊宗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与写作》喜庆创刊十周年的时候,我谨代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记者》杂志向《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取得光辉成果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 我们编辑部的同志与为《新闻与写作》撰稿的新闻界领导、专家们,在苍茫辽阔、风景秀丽多姿、气候凉爽宜人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村”,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别有一番情趣! 《新闻与写作》在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我们大家风雨同舟,共同为《新闻与写作》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十年来,不论世转时移,许多关心《新闻与写作》的同志们,无视商品经济大潮下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坚持正确方  相似文献   

9.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0.
感谢与祝愿     
《新闻与写作》的十年,是编辑部同仁辛勤耕耘的十年,是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是刊物不断获得读者赞扬的十年! 《新闻与写作》是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提供写作、语法、逻辑等知识的园地,是进行新闻写作教学的函授教材;是传授采访、写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解放军某部组织官兵,开了一次“《新闻与写作》杂志伴我成才”座谈会。与会的干部战士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部队长张成金:我是抓军事课目的干部,从没写过新闻。初识《新闻与写作》,是两年前的一天。在图书馆里众多的杂志中,《新闻与写作》不怎么起眼,薄薄的本子,封面朴实无华,可杂志的内容却很吸引我。从那以后,只要《新闻与写作》一到,我便虚心向其学习。两年来,我写材料,问题抓得比较透彻、准确,语言也变得生动、凝练了;有十几篇军事论文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四川省涪陵师专宣传部记者站刘均泽: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新闻与写作》。时值记者站刚成立不久,我便把《新闻与写作》推荐给记者们,大家也同时爱上了她。校党委宣传部连续两年给记者站订了两份《新闻与写作》杂  相似文献   

14.
我与《新闻与写作》相识仅有一年多的时间,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给读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显而易见。我从事新闻写作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5.
说起我喜欢新闻写作的事,还得从我爸爸订阅的期刊《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开始。她不仅是我爸爸的良师益友,也是教我步上新闻路上的启蒙老师。因为从我记事起就知道,1991年春天爸爸到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人武部当专职新闻报道员的那年起,就一把把这本期刊带回家中并对它爱不释手。入伍前,我从爸爸保存完好而且纸张有点发黄的数十期《新闻与成才》杂志和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结业证书,可以看得出爸爸是1994-1996年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函授学员。有一次我与爸爸闲聊时听他说,那些年仅焦作军分区系统每年就有百余名人武、专武干部参加解放…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与写作》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坚持阅读贵刊10年了,从中受益颇多。在此,我真诚地向《新闻与写作》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17.
我的书架上又添了一本有关张爱玲的传记,是江西胡辛女士写的《最后的贵族——张爱玲》.这是继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先后出版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和余彬的《张爱玲传》之后的又一关于张爱玲的传记新作.胡辛是南昌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创作过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陈香梅传》等近十部作品,有着较深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传记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过去,由于新闻写作知识不够,新闻信息捕捉不准,投出去的稿件往往是杳无音信,尤如石沉大海。自从1985年下半年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之后,我找到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9.
菏泽市报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给编采人员订一份《新闻与写作》,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必备材料。1990年11月14日,编辑部就如何学习运用好《新闻与写作》,召开了一次由部分编采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下面是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一、《新闻与写作》是编采人员的必读之物要闻部主任程凤斌: 市报自1980年创刊以来,相继为编采人员订阅了《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等新闻业务刊物。我一直比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年了。十年来它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发展的和年年有收获的。 正确的:从诞生至今没有偏离过正确的方向,没有在导向上发生过问题。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刊物,它从新闻与写作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