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2.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24):21-21
正随着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农村学校面临着寄宿制学生中留守儿童比列的增加。寄宿学生周一晚至周五都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与家长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间显然少于走读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即使是星期六、星期日也见不到父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情感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5.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6.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随着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抓得很紧,学校的"三关"工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学校中占了相当的分量。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交流太少,家庭教育十分缺乏。一些留守儿童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只寄希望于学校,自己却成了教育孩子的"远方看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家长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倾心培养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在此,我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9.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或心理距离。民办寄宿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一些父母在外地忙于经商,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考进寄宿学校。有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在节假日也常年寄宿在学校。形成贵族式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造成父爱和母爱缺失.加上学校教育失衡,大多数孩子就会出现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一些农村寄宿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基数大,在缺乏父母、学校和社会关爱教育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的特点,基于当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关爱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鼓励     
“留守儿童”是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对此,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详细登记,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对特殊的留守学生还建档立案,即进行个案分析,跟踪管理,在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外,学校突出强化了“留守儿童”的“三自”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的矛盾,江苏省近期将新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力争首批能满足10万名留守儿童的住宿需要,确保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按照留守儿童优先的方针,扩大对寄宿留守儿童的帮扶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新的"两免一补",尽早对所有寄宿留守儿童免除住宿费用,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监护和关爱,这些留守花朵,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习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隐忧,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如何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这是构建学校和谐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努力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罗永忠  王丹丹 《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16-117,15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些长期寄宿于学校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表现出了如行为异常、人格发展不良、心理健康水平低、学习成绩差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