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热潮一度席卷各大媒体,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明显地表现出电视媒介的"平民化"传播取向,但因诸多原因这种热潮正逐步降温,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显在的和潜在的危机,以及电视民生新闻在"平民化"的名义下滑入了种种传播误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让电视时政新闻变得鲜活,促进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成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为了更加贴近百姓们的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策划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将普通老百姓当做新闻事件的主体,将话语权交给人民群众,以平民视角看待某个新闻事件,极大体现了"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因而民生新闻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本文结合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为前提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电视界说起"民生新闻",就不能不提起南京。因为普遍的观点是,南京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尤其是大板块民生新闻的发源地,南京的民生新闻大战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并且演变成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而纵观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各个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民生新闻类节目,甚至取得了超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但是面对显在或潜在的竞争者,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也日趋严重。笔者认为,要想让电视民生栏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栏目内容尤为重要,而决定栏目内容的第一要素就是新闻选题的确定。结合当前电视民生栏目的状况,笔者认为,往往民生新闻陷入泛化误区、民生新闻的声音狭隘就是因为忽略了民生新闻栏目"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的原则;忽略了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确立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成为一股热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平民化"取向——民生新闻将新闻定位于普通  相似文献   

9.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打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大旗以来,电视新闻界掀起了蔚为大观的"民生新闻"大潮,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在目前国内诸多民生新闻栏目中无疑是别具一格的。然而,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六头说新闻》在内容定位和新闻解读方式上与当下国内电视其他的民生新闻栏目并无太大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要可持续发展,对其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不能不防--  相似文献   

13.
张永胜 《新闻传播》2014,(3):222+224
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众生计、生存、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基于此,通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及创新,以期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视新闻飞速发展,在各类的新闻报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此之中,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发展起来.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也因此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好坏,所以,想要电视民生新闻能够更好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要提高电视民生记者的素质.本文将电视民生记者分为三类,分别叙述电视民生新闻摄像记者,电视民生新闻出镜记者和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最为流行的新闻类型而著称,完全占据了电视新闻核心位置。本文首先阐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义,其次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生新闻在增强地方媒体贴近性、扩大影响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主要由现场同期声、采访、图像、文稿组成,而很多新闻内容都是在新闻现场的一次性采集中获得,所以采访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中,需要记者做好充足的准备,注重采访原则与技巧,保持明确采访思路,如此方能让民生新闻真正成为百姓的"扬声器"。  相似文献   

20.
<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势头我们有目共睹,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深刻分析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才能突破瓶颈,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一)多数电视民生新闻处于表象阶段各种民间纠纷、工厂污水排放、垃圾无法处理等市井新闻占据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主体部分,过于肤浅,市井新闻大量流出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于民生问题的报道只做到了"一人一事一报",而且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