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锐意进取,富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展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黄艳 《考试周刊》2013,(27):69-69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在迅速地更新,具有合作、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成为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的目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潜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人才的特征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渠道。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略谈些见解。一、展示个性,培养质疑意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我们  相似文献   

5.
赵强 《考试周刊》2009,(29):172-172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本世纪中的主要竞争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主要为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义主要为创新能力及文化素质的竞争。经济的发展强调知识更新及创新思维的发展。知识更新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发展、积累新方法。基于上述原因,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所授知识与生活环境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勇于创新、富于想象、善于假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感及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全社会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思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各种机会,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兴趣的思维情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研究和探讨,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产生,创新能力就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蔡华琴 《快乐阅读》2011,(23):91-92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齐恩薇 《考试周刊》2009,(25):63-64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各国在竞争中领先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同申 《新疆教育》2012,(23):153-154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学生所创造的结果是别人已有,而对本人是前所未有的新发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开展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被人们誉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探讨如何较好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就成为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彭玉玲 《考试周刊》2009,(34):77-7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呼唤创新型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现代教育必须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曾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为当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今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新大纲》明确说明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数学专业课程,但是其重要程度不能忽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同时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此外,高等数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意义重大。现行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单纯传授占主要部分,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这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建模思想的融入是必要的,因为数学建模思维能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意义,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国家实力竞争的内涵之一是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是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青少年是人才的后备军。本文阐述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上,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最终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是创造人才的竞争 ,是教育是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以新的教育方式 ,对学生进行培养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素质 ,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统一。也就是说。没有观念的转变 ,没有改革意识的提高 ,就“谈不上什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初中政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努力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实践证明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开放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教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创新意识是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思维意识。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敢于大胆幻想 ,善于联想和想像。有了创新意识 ,才能抓住创新机会 ,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作为创新教育的摇篮,就要根据先进教育理论和创造性教学的科学原理,遵循人的创新活动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标下的教学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机械教学,转而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动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白曼 《成才之路》2009,(14):95-95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