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炎的词学专论《词源》是其在对历代文学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宋词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张炎在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清空”的词学观念,建构其理论内涵、强调其创作方式、推崇其典型的代表词人、词作。张炎的词学理论,尤其是“清空”观,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唐宋词而言,清词的经典化程度远远不够,在文学经典化的过程中整体上处于“缺席”状态.但也不应否认,清代以及民国的词学家也借助于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建构着清词中的经典,这其中论词绝句的经典化功能值得重视.论词绝句是清代词学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以诗论词,形象鲜明,易于记诵,便于传播,在清词经典化的建构中别具一格.论词绝句偏重于清词名家名篇的题咏,或从词史视角对清代词人予以定位,或用摘句批评的方式表彰清词名篇佳作.而论词绝句组诗,或古今通论,将本朝词家放在词史经典的序列里,肯定清词比肩唐宋,堪称典范;或专论本朝,而在词坛名家的筛选与定位上,亦具有鲜明的经典化意味.  相似文献   

4.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张炎在我国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前期词风学习姜夔的"清空骚雅"。国破后,转为抒发家国之恨。应召北上后,词风开始向豪放词转变。晚年有不少词作表现隐逸情怀。在张炎词中,"水"意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词风的转变呈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黄盼 《文教资料》2013,(31):55-58
袁去华,南宋初期词坛名家,现存词九十九首,词作颇具特色。目前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其爱国词的艺术分析,对其“妍雅”词风则甚少关注。宣卿词,主题雅正,艺术美丽高雅,词调选用避俗尚雅。探讨其“妍雅”词风,或有益于判定其主导词风;同时,袁去华的“妍雅”词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变艳为雅”的文学风气;对袁去华“妍雅”词风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对“雅”这一审美范畴的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著名词人和词论家。其词论著作《词源》倡“意趣”说,以“清空”为核心,认为有“意趣”之作应立意高远,意蕴深厚,劲健俊爽。  相似文献   

8.
在宋词的百年流变中,苏轼勇开豪放旷达一派。但自宋代始,东坡词即屡屡受到非议,时人常以苏词不协音律为病。不协音律是否是为词之病呢?我们认为:苏轼突破音律的种种束缚,使词从“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使词与音乐初步分离,是词的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种大胆的尝试标志着词开始由酒边文学向案头文学的演变。 宋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乎一致的看法,即词要协音律,认为不协音律是词作之病,李清照在《词论》中强调:“……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指斥苏轼、晏殊、欧阳修有些词作不协音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客,常常只要有一二名篇佳作,有时甚至只要有一联或一句堪称佳妙,就能流传当时,传诵后世。随着这种“诗”的流传,诗人词客也往往被人赋以和“诗”相关的雅称美名,这就是“以诗名人”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正>提及宋词,人们早已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词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最早给姜夔词风定位的是南宋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其词"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到了清代,词评家更是多以"清空"、"醇雅"、"清丽"等概述姜夔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的词作留存于后世的不多,却在题材、词风及文体革新方面有其开拓之功。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范词在宋词及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华 《语文知识》2003,(5):10-11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而这些词中反复出现的某一个意象,也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凭栏”词就是站在高楼上倚栏远望时所写的词。下面对唐宋词中出现的“凭栏”词粗略归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宋的第一代词人,晏殊、欧阳修为宋词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词学观和词作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们还未完全脱落晚唐五代“词为艳科”“诗庄词媚”之传统,仍然注重词体的消遣特性和娱乐功能,却否定了“花间词人”的艳和鄙俗,呈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含蓄的审美特色,从而匡正了词体的发展方面,开了“雅词”之先河。尤其是他们对人生、生命意义的感悟、喟叹使词作表现出厚重的思致性,初步开发了词体抒怀述志的功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和豪放词风的创立是有深刻启示的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识经典 《人间词话》是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的词论著作,对历代词作名篇及作家作了精辟的评点,并提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论观点,代表了作者文艺思想的精髓,是“晚清以来论词的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体会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体悟词作的深沉意蕴。其次,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品味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之“笛”、?西江月?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之“莫留残”,秦观?踏莎行?词“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斜阳暮”等。词人词作真迹记载,不仅可以据之考察词作初创之面貌,还可以考察词人笔迹,了解其书法水平,并进一步考察词人人品、情趣。  相似文献   

19.
夏承焘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以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从事词学研究,写出了嘉惠后学的《唐宋词论丛》、《唐宋词人年谱》、《美白石词编年笺校》、《月轮山词论集》、《瞿髯论词绝句》等学术专著。同时,他又是创造性地运用旧体词这一艺术形式,努力开辟词坛新境的当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也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加以结集和印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夏承焘先生成为学术、教育界和词坛共同推尊的“一代词宗”,赢得了“今我高山同仰止,钱塘一塔一词人”(裘樟松同志句)、“亲栽桃李三千树,管领风骚六十年”(王权先生句)的称誉。  相似文献   

20.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上大量填写咏梅词的词人之一,他赋予了梅花以丰富的内涵,透过其词作和词作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创造性,我们可以充分感受词人寄托于梅花身上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同时其咏梅词以词旨深藏,词意幽深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宋词幽微深曲、韵味悠长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