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邀请我就图书馆职业的现代性构建问题与您探讨。您把思想启蒙(精神建设)与制度建设视作当代中国图书馆职业走向现代性的前提,对此我很赞同,但我同时认为,中国图书馆职业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语境中重新肯定现代性的合理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职业化建设,还需要行业组织的领导。在这封简短的回信中,我希望分别就精神、制度和行业组织在我国图书馆职业现代性构建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后发生在欧洲科学、生产、思维方式方面的一组变化;现代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2.
郭丽静 《视听》2016,(12):47-48
"现代性"是18世纪西方社会启蒙运动的产物。中国文化中"现代性"的起点则是晚清时期。至建国初期,革命话语取代了现代性话语,许多革命电影中依然隐含着现代性的元素,这种现代性元素既是对晚清至五四以来"新民"思想、"个性解放"等现代性追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包含着对五四现代性的否定和超越。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探究建国初期电影中的现代性元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的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媒介与现代性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理论梳理,从而激发对现代性概念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基于此,文章将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分为三个理论领域:现代性意义的流动性、传统与现代、创新性的现代性描述。  相似文献   

4.
白《中国当代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发表以来,汪晖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就一直是知识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然而,这一反思的意义,迄今仍停留在其对"市场主义"、"全球化"的挑战而引起的论争的影响上(一位先生形象地称之为"地震"),其所为此进行的更为恢宏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他重塑新的"现代"史观的抱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批判之后:中国后现代的艰难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学术语境中,“后现代在中国”始终是一个暧昧不清、令人尴尬的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后现代”在西方本就是一个思想繁杂的理论谱系,进入中国后的理论旅行,更使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后现代”与中国当下现实的种种问题缠绕在一起。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意在通过考察“后现代”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后现代”的谱系特征,捕捉“后现代”的踪迹,以期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提供批判性思想资源。主张差异多元是后现代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应该有多种视角和声音,以下三篇文章皆是一家之言,同时也欢迎不同观点的对话讨论。宋一苇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性"视角看"图书馆精神"的迷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视角看"图书馆精神"的迷失与重建,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好的现实意义.从4个部分对图书馆的"现代性"问题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做深入的分析,即:哲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使图书馆学研究得到有益的启发;图书馆"现代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寻求和落实深刻性;新时期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突显"现代性"危机;图书馆"现代性"危机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各种现代性话语,都同传媒密切相关.从"五四"启蒙时期现代性话语伸张的"科学"、"民主"、"自由"以及反帝反封建,到马克思主义倡导的阶级、民族、"平等"、"解放"话语,再到六七十年代的"四个现代化"话语以及90年代以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现代性话语……这种种"现代性话语"构成百年中国求索现代化(现代性)道路的斑驳背影.在中国当前的电视传媒语境中,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现代性话语":作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以"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话语;以追求文化认同、建构民族身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的现代性话语;90年代以后以市场化为其主要内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又成为合法化的、主导的世俗现代性话语.无疑,正是这三种现代性话语支配或操纵着中国整个传媒的走向.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多元的现代性话语实践是如何建构电视传媒的;再次探讨它们与更为宏阔的历史与社会过程的联系,因为电视无法脱离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可或缺的黯淡蓝点——图书馆后现代浪潮中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图书馆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提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图书馆演化中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个方面,指出现代性在图书馆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而来的,所谓现代性,必然与传统性、古典传统相异,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面对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和中国的现代性"语境",现代批评家在其各自的理论阐释中产生了迥异的多角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在中国文学界以及文学理论界,一直是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新诗潮”、“乡土文学”、“新写实主义”、“现代新小说”等都无法回避文学创作上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问题,而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更是同时期文学理论反复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性与现代性两者的关系并没有被理清,不少研究者似乎是习惯性地把民族性与现代性作为对立的两种理论追求,于是出现了两种理论上的偏差,或者  相似文献   

11.
欧阳敏 《编辑之友》2022,(9):112-120
现代性是指自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以来迄今的社会整体性质,既包括社会结构的现代性如工业主义、市场经济、科层制等,也包括社会精神的现代性如自由、民主、理性化、世俗化、多元主义等。股份制企业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结构维度的现代性组织,其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本,采取工业化生产程序。由于股份制是西方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近代中国股份制出版企业的资本具有两方面的混杂现代性:其一,官利制度是债权收益和股权收益的混杂体;其二,同人存款是明清商业传统与科学管理的混杂体。出版业的现代性仍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近代股份制出版企业和当代股份制出版企业间存在着因果链条,即现代性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纳西族东巴文化深受现代文明及现代性的冲击,急需寻求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平衡,本文阐述了东巴档案的现代性表现形式,分析东巴档案现代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东巴档案现代性应对机制,为东巴档案的保存提供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3.
安东尼·吉登斯档案思想中,档案构成民族—国家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具体是通过“建档”实现对社会活动的跟踪并管理;同时认为档案可以连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时空延展的媒介;档案活动的重要价值及其存在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可以被纳入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之一。安东尼·吉登斯档案思想广泛实践于各行各业推行的专业档案管理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西美尔作为第一位审美现代性思想家,其现代性理论表现为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个体化的特征。在世纪末的现代生活碎片中,对现代人的生命感觉的敏感把握是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审美性是一种心理主义,感性基础与审美心理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审美主义从本质上是指向现代个体的。在此基础上,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感性论是一体的。西美尔的审美现代性体验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性的另一种可贵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的发展,必然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而在中西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蔡元培具有自己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念,在新形成的中西文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主要是追求思想的现代性,虽然反对西方的现代性思潮,但是其发展受到了西方思潮的一些影响,蔡元培的中西文化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为此本文针对蔡元培"中西文化"融合思想下对新文化运动的定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相似文献   

17.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影响广泛且深远的艺术运动,自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至今仍被热议。本文基于2022年出版的《新艺术运动:转变中的艺术、建筑和设计》一书中的“现代性”相关内容,进一步延伸和讨论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张力。全文引入现代性的相关理论和艺术设计史的宏观视野,将新艺术运动的现代性与其相邻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包豪斯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新艺术运动“矛盾的平衡”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急剧转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诸多发现和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现代文学的本质是否具有“现代  相似文献   

19.
刘琦婧  赵鑫 《新闻世界》2010,(6):142-143
韦伯基于西方视角提出的"中国命题"主要体现在其《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对韦伯思想的解读,要避免简单化,避免抽象化。具体地说,把作为现代化理论家的韦伯与作为文明比较论者的韦伯统一起来,在多元发展的文明史中理解现代性同文明的共同趋势,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普遍价值与特殊形式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作为赛博、废土等朋克风格的衍生,“东方”朋克强调中国传统要素与视觉符码紧密结合。从追光工作室的《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新神榜·杨戬》,到刘宇昆的丝绸朋克,“东方”朋克以景观要素的现代性垒叠为编码,以产生的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意义为解码,筑就现代性基石;以现代性反抗内核的延展和二元三界的创新建构进行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重构;在流动、融合的时空特色和现代性反思中与元宇宙互动生成,体现了中国话语在朋克文化这一亚文化现象中的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