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活动维度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价值非常显著。从学科维度看,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实践性的,教育规律具有实践性,因此,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育学实践性的把握,须落实教育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并以此为指导,强化教育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将合理教育价值原则内化为师范生的教育价值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改进价值教育,是有效培养高素质教师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在明确师范生合理需要的基础上确立并引导合理价值原则,运用并挖掘学科内容的价值内涵努力促进教育价值原则的内化,通过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教学方式的价值育人效力。  相似文献   

3.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应将其纳入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之中。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重视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在师生关系上的人文关爱,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角度的再次探讨人文教育实施的有关问题。实践活动是人文教育的直接的、有效的重要途径。艺术熏陶、主题教育活动是人文教育最好的实践活动。活动要重视评价引导,才能发挥最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艺化抑或理论化--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价值取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着价值取向不明的问题.在价值需求上,表现为教育学的价值虚张成教育科学和师范教育的价值,导致理想教学价值虚张与实际教学价值有限的矛盾;在价值主体上,表现为理想价值主体的丰富性与实际价值主体定位的狭隘性的矛盾.其原因在于教育学在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高师中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专业绝对对口的思想和高师教育学教师的经历.当今社会的变革,要求高师毕业生从教书者转变为教育者、高师从教师的摇篮转变为人们受教育的场所、高师从规范转变为创造.因此,从价值需求和价值主体两个层面来考虑,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的价值主体应是全体大众,其教学应满足教育实践宏观普遍问题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情感激发情感及智慧启发智慧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人文价值的目的。基于人文教育对高中人文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教育构筑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体现人文价值培养的重要性,将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价值教育上,实现高中语文对构建人文价值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在成长中,不断呼唤与其本性相匹配的语言。历史上曾出现过人文性、科学性.的教育学语言。本文分析两种语言的特点,反思它们的局限性,并提出教育学应该追寻语言的实践品性。追寻语言的实践性,需要从教育实践共同体中提升实践性语言;坚持实践立场上的丰富性与统一性;保持语言的模糊性;不拒语言中的价值涉入。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教育活动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上不应割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就会造成教育学精神和教育学体系的偏缺,对教育活动产生误导。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教育研究的人文性体现在它具有主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研究式教学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研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教育学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有关参考资料,以师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掌握教育理论,培养对教育实践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还不够成熟,期望能为教育学教学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一、构想依据(一)学科教学要求教育学是以所有的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以教育问题为起点,探索教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指导教育实践为任务的一种科学。〔1〕教育是一种随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学习者要真正弄清、把握这种活动的内在规律,就必…  相似文献   

10.
将教学改革的视点放在优秀教育人物上,重新学习《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一书。用文献法筛选价值材料,提炼其人文精神、教学精髓,通过关注教育心理学、德育完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以教案式钢琴教学理论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受新旧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以及科学至上主义的影响,人文精神日渐失落,导致个体的人逐渐失去其成其为“人”的精神价值,社会也日益出现道德危机。中华民族迫切需要重建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再次凸显。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将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树立生命教育观;要建设一支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标准的人本性。新教育承担着重建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三育人”是指在高职教育工作中要实施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和协同育人.“三育人”提出发展高职教育应在高等性、教育性、职业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化要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先导作用,注重复合要素在建构专业、课程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优化整合,并注重协同要素促进产学研用在开放育人过程的有效融合,这是对我国20多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不仅有科学技术价值,而是同时具有人文属性和人文价值。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性及其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其人文属性和人文价值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因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等不能契合他们的"接受期待"而产生的与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有契合性缺失的表层原因,还有人文关怀缺失的中层原因,更有价值取向偏颇的深层原因。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调适,需要坚持综合协调以增强教育的契合性,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彰显教育的人文关怀,需要坚持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本是人的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和完整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己任。然而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成人教育价值追求中人文精神缺失。基于此,成人教育需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比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为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兴盛,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愈来愈突出,教育实践愈益与人教育与人精神的追求相悖逆。我们的时代需要人精神,人精神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柳职院结合自身的实际,针对师生的心理特点,着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教育理念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教育对象的全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动着学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人文关怀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建构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形式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