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艺术生命的自然律动──《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评介黄书权中国书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极富模糊特色的意象艺术。然而,无论中国书法是怎样的异彩纷呈、变幻莫测,线条之于汉字书法确为关键因素。毫无疑义,没有线条就没有汉字;没有线条的变化,就没有书法美的结体变...  相似文献   

2.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书法艺术应用于招贴设计,能够使书法线条的韵律感与广告招贴自身的形式美感相得益彰,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简约之美,从而提升广告招贴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意蕴悠长、耳目一新的感觉,实现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书法具有人文的性质.作为个人精神的外化,书法艺术关乎艺术家的胸怀、气质、品格等.当代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展厅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进而重新审视书写者所应具有的品质,并提出书法学习者应该贵在虚静、笔墨文心、不忘初心,以期在时下书法学习中能够对书法爱好者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案头摆着一册装帧精美的《鸣泰书法》。乍一看到它,我立刻被鸣泰先生书法中那潇洒、劲美、饱满的线条所吸引,内心也倏地涌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激情过后,仔细玩味,慢慢咀嚼,静静琢磨,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更觉先生书法养眼、醒目,耐人寻味。我与鸣泰先生神交已久,虽近几年少有谋面,但此前多年已对先生书法甚为仰慕。因先生也时有书法作品参加展览,见诸报端,街头巷尾也常见到先生书写的招牌。每每看到先生的作品,心情总是为之一动:好有气势的线条!多么大胆的行笔!其奔放、豪迈、澎湃之情跃然纸上,似乎在搅动你心中的热血,震撼你的心灵,给你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原以为书法能臻此境地,此人定是终日浸润古帖名碑、笔走龙蛇、挥毫不停之墨客,后来才得知,鸣泰先生是  相似文献   

5.
石竹 《中国编辑》2015,(2):111-112
在当今的书坛上,林阳的书法是一朵雍容绽放、奇异瑰丽的墨花。他擅长行草,也涉猎行、隶、篆诸书体。他的书法与众不同,线条碑味十足,结体富有独特的美感。他的作品强调构思和布白,这种笔墨之功是令这些作品妙趣横生的源泉所在。他的书法,不求奇崛,而从平和中见性情趣味。他注重笔墨之美,喜欢宿墨色彩的变化。那一幅幅作品,无论是字多还是字少,无论是横幅还是竖  相似文献   

6.
<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国文化以其连绵不绝的血脉传承,以物证史,以书传史。其具有文本属性的重要书迹数千年中均是书法与档案的综合呈现。《人民日报》曾发表过题为《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的文章,指出中国书法将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和最广泛的尊崇。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广泛和独特的代表,书法兼具文献、史料价值的档案属性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一种毒,犹如美丽绝伦的罂粟花,散发着炫目的光芒,使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谈起书法,这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周恩来也说: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载体,通过在宣纸上书写的线条表现书法家的学识、思想和感情。而我所谓的书法,或许就是一种写字,一种  相似文献   

8.
媒体气质是媒体品牌化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一个台、一个频率或频道独特的个性和内在品质的综合,从媒体的发展变革看,"声音"在构建媒体气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个案分析,提出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应具备的四个基本品格,即:准确清晰的规范之声,真诚和谐的自然之声,分寸恰当的思想之声,富有活力的生命之声.  相似文献   

9.
常人的写字,有可称为书法者,有不可称为书法者。书法允许人生的余裕,而写字更有实用的味道。中国书法的顿挫疾徐,方圆利钝,轻重浓淡,伸缩偃起,线条的千变万化,心理内容的附着,共酿就一个趣味深郁的有情世界文人的字固不如书法史上的碑帖一样规整,但因了它独在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为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迫切需要从通史转向更深入、更具体的地域书法史研究.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书法全史》项目应运而生.《中国书法全史·安徽卷》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安徽书法发展脉络的专著,不仅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之功,更有知往鉴来的学术价值,对于展示安徽的书法历史全貌,落实文化强省的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许多帝王在政务之余往往沉醉于琴棋书画中,或吟诗作赋,或抚琴赏乐,或挥毫泼墨。书法与绘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艺术修养,尤为帝王雅好,几乎成为他们的毕生追求。三国魏武帝曹操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而且写得一手雄逸酣畅的漂亮“章草”;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成癖,甚至要求离世后把千方百计弄到手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随同埋葬;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整天不理朝政,以致半壁江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相似文献   

12.
圆圆曲之一     
<正>其书法具魏晋飘逸之美,藏唐宋法度之意趣。笔墨浓淡相宜,线条强弱、风格变幻时常,雄劲如白刃钢,曲回若绕指柔。此幅书法气息高古,清新妍雅,入晋人逸格、风规自远。现收藏于云南省档案馆。释文: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中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相似文献   

13.
“戴小桥”自2002年面世以来,一直享有中国的“小尼古拉”的美誉.与其说二者在形式上有近似之处,不如说是灵魂气质上的相通.无论是法国的小尼古拉,还是中国的戴小桥,他们都是作家在心底为儿童成长竖起的一面镜子.抛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童年的生命个体之中总会蕴蓄着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也正是儿童文学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圆合美 圆,一条完美的闭合曲线。圆合的线条,不带刺不带尖,不瘪瘪凹凹,具有完满的美;圆合的线条,同时有生动流畅、飞动流转的美。古今中外众多哲人、文人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它的耐人寻味的美学内涵。钱钟书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谈艺录》和《管锥篇》中,就从哲学、文学、书法等诸多领域中列举了近百个例子比较参证,来论述圆合美。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传播     
作者简介张沧字濯之,1971年出生于新疆呼图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新疆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其书法作品先后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首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五星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新疆名家作品展,中、韩、日国际书艺展,全国七省区书法名家作品联展,西北四省区书法名家作品交流展,中国西北五省区书法家作品赴新加坡交流展等。并获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全国正书大奖,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新秀奖等。并在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展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六次。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占卜信息的载体,其本身又具有书法的审美性,即甲骨文独有视觉表现形式。本文从刻凿的过程、刻凿的线条、版面编排、色彩等方面分析了甲骨文契刻艺术,及其给人们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江南 《档案天地》2010,(6):28-31
一中国书法既是记录华夏文明的语言符号载体,又是以线条和结构意境构成的造型视觉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书法名帖一直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甚至连尊贵无比的皇帝也视为至宝。  相似文献   

18.
电视台台标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兼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功效。从美学意蕴的角度来赏析,我国的电视台台标具有"字母的简洁美、线条的流畅美、书法的动态美、图形的象征美"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在中国美术馆“罗渊诗书画展”上认识罗渊的。他是广东武警总队的文化干事。他的作品有气势,有军人的豪迈气概,细细审读,又富于文人丰厚的内蕴。有大胆探索精神的淋漓彩墨,抑扬顿挫、干湿徐疾的书法线条,加之诗人的艺术气质,读罗渊的作品,能深深品味到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之美,又能感受到现代青年借艺术表达的时代情愫。  罗渊的诗词风格,继承唐宋雄风,表现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如《题国画松》:“铁干横空雪压成,标新立异岂天生。岿然笑立千峰上,敢与风云一竞争。”《题黄山天都峰》:“天府本非人去处,如今人竟踏天…  相似文献   

20.
张增明 《大观周刊》2012,(51):47-47
从古至今,“线”是艺术中最熟悉直接的语言——不论是绘画、音乐还是中国的书法。“线”自身有种内在的张力和节奏,或优美、浪漫或苦涩、压抑,“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成为情感的符号和载体,从“线”的流变与发展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气质、性情、趣味的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