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彪 《大观周刊》2010,(46):87-87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说)。笔者认为这句话强调了要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学”,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怎么样教给“方法”呢?  相似文献   

2.
孙小玲 《大观周刊》2012,(44):322-323
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当前快乐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郑莹 《大观周刊》2013,(2):89-89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是以“书”为本;(2)是以“读”为主;(3)是突出“自”;(4)是体现“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会读书.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得到.同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平勇 《大观周刊》2011,(16):240-240
一、何谓自能读书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刘颖 《大观周刊》2011,(2):31-31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悟去得。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训练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就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太勇 《大观周刊》2012,(50):258-25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能力是学生语史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常思考,勤训练,多积累,就一定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雪玲 《大观周刊》2013,(3):121-121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作文”都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很多教师也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吴萍 《大观周刊》2012,(23):159-1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刘利兵 《大观周刊》2011,(10):199-199
学生写作和作文评改都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怪圈,学生只能按教师的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习作,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学生们却只看评语,不看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变成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定势.使他们的作文失去了创新与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阿曼 《大观周刊》2012,(23):160-160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我觉得需要注意趣味性,自读训练“经常化”, 自读能力“拓展化”, 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帮助他们掌握学习、读书的基本方法,锻炼他们汲取知识、思考、分析、了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黎芝刚 《大观周刊》2011,(32):141-141
毛继东教授推出的作文三步法理论。在不经意间已然在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行列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我们好些语文教师都想把其要义掌握.都想从传统的作文教学困惑中挣脱出来。寻求到最佳的教学方法,三步法的到来。给我们这些在实际中不断摸索、琢磨的从教者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从它的几个步骤中:理论训练、操作训练、成形训练中去引领学生训练。  相似文献   

14.
刘永芳 《大观周刊》2013,(3):114-115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素材。我在指导作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赵丽萍 《大观周刊》2010,(46):99-99
整个作文教学中批改是个老课题.有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经验总结是值得借鉴的。作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二是修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在作文程序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技能的智能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手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龙智勇 《大观周刊》2012,(14):219-2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然而,语文教师们虽在作文教学上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创作出来的作文不是平淡单调、感受苍白,就是感情平乏;要么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其中有错综复杂的因素:农村学生先天语言营养不足;从小缺少严格的写作训练;作文指导思想不明确:作文教学没能开拓学生思路和视野等等。  相似文献   

18.
田秀平 《大观周刊》2013,(8):175-175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过于成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相似文献   

19.
华萍 《大观周刊》2013,(4):140-140,211
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感到枯燥无趣,为完成作文总是一抄了之,一背了之,总是感到不知想说什么,无话可说,无话敢说,假话套话连篇。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可见,一旦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陈立燕 《大观周刊》2012,(6):209-209
衡量高中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其中作文是重要尺度之一。作文是高中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学生通过作文教学感受到我国文字蕴涵的无限魅力,真正体会到语文的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作文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着力于在作文教学中整体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从教高中语文十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