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志勇 《档案》2013,(1):38-41
藏里的皮毛云南的茶, 茶叶(啦)换了个骏马; 河州的商人走天下, 尕生意做了个潇洒。 这首流传在河州的"花儿",形象地反映了河州历史上"茶马互市"中商贾活动的情况。古老的河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连接中原农区与青藏牧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枢纽之区。  相似文献   

2.
唐来以来,茶马互市作为中原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于鼎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茶政日非。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对茶马制度进行了整顿。现主要依据档案史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临夏,明时称河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合部,自古是西通青藏和西域,东连中原的交通要冲,是民族之间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旱码头,也是历史上中央王朝控驭西北少数民族的桥头堡。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早在隋唐时就已出现,唐德宗年间,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是为我国茶叶外销漠北之始。接着吐蕃也因茶易消化肉食,逐渐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饮料。而马又是封建王朝军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遂进行了以马易茶的商业性交换。到了宋代,朝廷鼓励中原与边疆进行贸易活动,并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河州设立了榷场,市易司专管。此时贸易的主要商…  相似文献   

4.
徐颖怡 《大观周刊》2012,(48):29-30
“锅庄”是藏民族歌舞艺术之奇葩、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瑰宝。追索它的由来无论对促进它的创作与繁荣还是对中国藏族音乐舞蹈发展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锅庄”称谓的由来则有多种或合情或有理或纯属想当然的说法。其实,只有真实的生活才会告诉你真实的结论。通过科学探究和深入实地的调查发现,“锅庄”称谓源于以汉藏交汇地区汉民和藏民为代表的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互相了解的特殊经历和火热的茶马互市。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这一珍贵的档案史料,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6.
清代四川马神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绿营兵等军兵对军马的需要、古代驿递铺对马的依赖以及四川境内茶马互市贸易的繁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民间马神信仰的繁荣则主要源自于农业生产、生活对马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这一珍贵的档案史料,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一、茶马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我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已开始种茶饮茶,历经汉魏六朝,到唐代已形成我国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中原人民普遍养成了饮茶的习俗,加之茶叶所具有的助消化…  相似文献   

8.
景庆凤 《兰台世界》2005,(10):67-69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此幅短短625个字的告示,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下推行的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9.
里蓉 《中国档案》2007,(7):67-69
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明代辽东残档中,有大量明朝政府与女真族在辽东马市进行互市贸易的记录。何谓辽东马市?辽东马市又为努尔哈赤崛起提供了怎样的机缘?让我们揭开明代辽东残档的神秘面纱,一起去明代“逛逛”辽东马市。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既是商道,又是政道,还是旧时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通道。就临沧地区而言,凤庆是受茶马古道影响最大的县。可以说,凤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茶马古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凤庆(旧称顺宁)种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其相关茶事在明代的《滇略》、《徐霞客游记》,清代的《滇行日录》、《滇海虞衡志》上都有记载。虽然大量的茶叶交易兴起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凤庆至下关的古驿道却早已有之,可以说茶马古道应该是古驿道的内涵延伸。  相似文献   

11.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作为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蒙古统治集团中的中心人物,三娘子不仅化干戈为玉帛,促进了汉蒙和平,还维护了汉蒙通贡互市,促进了蒙古右翼的经济发展,三娘子的一生,对汉蒙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明代弘治年间以后,民营茶马贸易已占了整个藏汉贸易的50%以上.在通往藏族地区的交通线上,商贾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民营茶马贸易发展迅速,繁盛兴旺.在民营茶马贸易过程中,交换商品的品种增多,范围扩大.汉族商人输入藏族地区的商品,除了大宗茶叶之外,还有食盐、布帛、缎匹、瓷器,铁锅、铜器及其他杂货;藏族地区输出的商品除了马匹之外,还有耕畜、药材、佛像、皮毛及其他山货.由此可见,民营茶马贸易,无论是交易的数量,还是贸易的广度,都远远超过官营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13.
讯息点击     
《档案》2011,(3):62-64
临夏州档案馆翻印《河州志》为社会利用提供史料临夏州档案馆本着古为今用、熔古铸今的原则,继翻印明嘉靖《河州志》之后,近期又翻印了清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该《河州志》原本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木刻本,分六卷,开首有"凡  相似文献   

14.
马志勇 《档案》2013,(4):25-29
临夏古称河州,以黄河而得名。不过古代的河州,辖区比现在大很多,譬如前凉时期的河州,辖境包括今甘肃南部和青海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一项重要文化资源,对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发展轨迹进行摸索,无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要探讨西北地区民族民俗博物馆问题,首先要把它放到西北整个博物馆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封华 《档案》2008,(1):35-38
临夏州档案馆现保存一帧清代光绪年问《河州二十四关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由河州(今临夏)官府绘制的最早的一张原始地图,是馆藏最珍贵历史档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的几条重要商路中,茶马古道因其路途的艰险,民情风俗的多样,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以及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形成的特殊文化,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茶马古道陇南段是连接西南茶叶产区、西北茶叶消费区和进入中原,乃至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在茶马经济和茶马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徐云龙 《兰台世界》2008,(11):68-69
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绚丽的民族文化,云南具有与中原同样的发展过程,走过了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传情、民间信使、民信局、驿站通信、大清邮政的历史阶段.云南通信又具有民族地域特征,芭焦信、火炭信、鸡毛信、茶马古道,伴随着边疆民族走过了悠悠岁月.云南古代信息传递,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明中期,一些东蒙古部落纷纷进据西海,使明朝"塞外四卫"残破,甘肃边镇不断告急,明王朝被迫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防卫和控制。一时,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矛盾斗争成为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共有六个专题的档案史料:第一,《顺治年间茶马之制》,反映了清初沿袭明代以茶易马制度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二,《顺治年间逃人问题》,反映了满贵族入关前后迫使汉人为奴,汉人不甘奴役,以逃亡作为反抗,清政府对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