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静王是《红楼梦》里描写成分较少但形象较为完满的人物。他虽然贵为郡王,但风流潇洒、文静善良,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具有朦胧反叛意识。研究北静王的人物性格,对了解《红楼梦》社会环境描写和主要人物分析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语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顶峰,其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价值体现在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曹雪芹独具慧眼的创新与突破精神上。《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全书发展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代表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都更加深刻阐释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4.
胥吏在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红楼梦》描写的胥吏形象多而生动:他们挟持主官、包揽词讼、贪赃枉法。薛蟠致人死亡案中,胥吏的形象更是被作者揭露得淋漓尽致。胥吏形象的刻画,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明显的铺垫作用,同时,胥吏形象的刻画,将爱情掩盖下的《红楼梦》的政治主题、社会主题彰显出来,是《红楼梦》群像刻画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5.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这个形象上,留下了大量的疑团。秦可卿形象是一个“镜像”,是一种象征,是“梦”的象征,是贾府走向自我毁灭的象征,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结构意义大于形象意义的人物,是连接《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两个世界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文教资料》2006,(8):89-90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表现在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一些所谓小人物的描写上,其语言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正优秀的外貌描写能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富有神采,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彰显人物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人物之魂。  相似文献   

8.
<正>一、文本简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篇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家曹雪芹极尽笔力描写了王熙凤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了她隆重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型形象。教材编排本文的意图有三: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课堂片断师:读了课文,王熙凤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祝兆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里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姑六婆、市井无赖──以独特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揭示其性情;写凤姐出场,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展现其性格;写宝玉出场,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活现其形象.  相似文献   

11.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红楼梦》一书中描写的扇子以折扇为主。中国折扇起源于北宋时日本、朝鲜的传入。《红楼梦》运用折扇对丰富人物性格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即以写折扇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影子叙事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手法,而贾宝玉与甄宝玉更是红楼梦中众多形影人物中最经典的一对。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是模糊绰约的,甄宝玉表现出了贾宝玉内心对知音的渴求;在后四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逐渐具体真实,成为贾宝玉另一种人生道路的假象。这一组形影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杨娜娜 《语文天地》2011,(10):50-5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文作为全书的序幕部分,按照适当、适时的顺序一一展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身份、外貌、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文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描写精准到位、生动形象,而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令人赞美和惊叹,堪称“人物出场亮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源氏物语》,描写了日本平安朝荒诞的宫廷生活,塑造了宫中贵族妇女的群像,是一部日本平安朝妇女血泪交织的生活史。其主要艺术风格是,通过自然景物描写,展示人物心征;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被称为"心理小说"。其艺术成就,如同我国的《红楼梦》一样,堪称"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形象,其“身为下贱,心比不高”的品性令人赞赏。对这一复杂性格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疾病描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通过对晴雯疾病描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内,核同时,通过疾病描写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从而使读者对晴雯“这一个”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是《红楼梦》关于晴雯疾病描写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而深刻,质朴而传神,平淡而真挚……平中见奇、谈中有味的语言艺术,是《红楼梦》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我们赏析一下《红楼梦》节选的《林黛玉进贸府》中的作者对王熙风语言的传神描绘,就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大多是起介绍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但《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除开这些作用外,还具有传达人物心态、揭示人物个性、表现特定情景下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独特的艺术作用。心理描写,一般服务、从属于人物的行动、语言描写,这固然反映了古典小说作家们对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三回中五处写到林黛玉的外貌形象,突出其精神气质之美。手法由远而近,层层渲染,又以其他人物为起点、作铺垫,最后以模糊描写完成这一美的典范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楼梦》细节描写的深入剖析及不同角度和视野的全面阐释,让我们看到《红楼梦》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现象等通过生活中的"笑"与"哭",人物服饰、饮食文化、优美意境等加以勾勒。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细致入微的潜意识的描写手法,在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能让小说的艺术形态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