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人都会审美疲劳,再好的感情有时也难经时间的磨炼,所以当爱情蜕变为婚姻后,也同样有一些属于浪漫、激情的绚丽色彩一同“蜕”去,于是婚姻当事人就会因新鲜感的丧失而进入婚姻的瓶颈期。假如你也对自己的婚姻有此担心,现在就看看你的“七年之痒”到来时,“痒点”在哪里吧。  相似文献   

2.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比利·怀德(Billy Wilder)在电影<七年之痒>里生动地描述了婚姻在七年之际的"痒"--对日复一日平淡的厌倦,以及由此诱发的大大增加的出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安娜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现代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时的迷茫与矛盾.从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无法逾越的七年之痒以及疯狂的爱情背后自我的迷失是造成安娜婚姻失败、爱情幻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七年之痒”是当前一个时尚热门成语。它指的是一种婚姻现象,意思是婚姻进入第七个年头时,浪漫与潇洒随着夫妻双方的熟悉,随着生活的压力而荡然无存,婚姻进入一个危险期。但为什么是“七年”?这种婚姻危机为什么称作“痒”,而不称作“七年之痛”“七年之酸”?那得从它的来历说起。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2010,(2):21-21
职业学校盼着跟企业“结婚”,然后能过上一种“相互扶持”的幸福生活。从2003年开始,武汉市中职“校企合作”开始大规模流行。但是,记者昨日(11日)从武汉多所中职学校获悉,目前,中职“校企合作”面临“七年之痒”,学校多受到企业“冷遇”。  相似文献   

7.
“七年之痒”是当前一个时尚热门成语。它指的是一种婚姻现象.意思是婚姻进入第七个年头时.浪漫与潇洒随着夫妻双方的熟悉.随着生活的压力而荡然无存,婚姻进入一个危险期。但为什么是“七年”?这种婚姻危机为什么称作“痒”.而不称作“七年之痛”“七年之酸”?那得从它的来历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特色"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学校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与风貌,而"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种学校发展战略,或者更上位地说,是国家或地区对所管辖学校如何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安排。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学校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重点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坚持"言行立品玉润成学"的校训,追求"规范+特色"的办学目标,秉承"合格+特长"的育人理念,把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相似文献   

10.
师范毕业联欢时,主持人问:十年后,你在干什么?我脱口而出:可能在异乡漂泊。没想到一语成谶。结束了"七年之痒",我选择了漂泊。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陕西:懵懂中的写写与画画师范一毕业,我就进了大山,一待就是七年。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我在自由散漫和蒙昧荒芜中度过。学校有十几位老师,绝大多数是"代转公"。一放学,他们就回家下田干农活儿去了。余下几个,百无聊赖,凑  相似文献   

11.
洪明 《中国教师》2009,(5):49-51
<正>未来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优质示范学校究竟要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这是每位关心教育的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北京十一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构想,并积极开展实践。所谓"培养—研究型学校"就是在总结目前学校发展若  相似文献   

12.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国家教育管理的标志和衡量尺度,学校管理标准具有引领、规范、监测、预测和解释学校管理及学校教育发展的多种功能。为促进我国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克服"凭经验办教育"、"凭感觉做管理"的历史缺陷,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学校管理标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生学校标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美好学校的建设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思考,包括从学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主体层面来定义教育。美好学校的建设唤醒了校长优化学校的思想,唤醒了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它的建设策略包括:"美好愿景"的顶层设计;"美好环境"的优化建设;"美好教师"的塑造方略及"美好学生"的培育行动,是社会转型期学校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校制度的教育学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屡矫不正的"应试"顽疾、对"差生"的漠视与鄙弃、无力乃至失效的道德教育等现象,导致了学校功能的偏离。学校的发展如果较长时间地偏离了它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初衷和本真的规定性,那么,它的基本功能将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学校教育势必被异化。市场因素的诱导,传统观念的偏见,现行学校制度的欠缺或制度创新滞后,都会影响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刻转型的历史时期,创建适于发挥学校功能的现代学校制度,将有利于纠正学校功能的偏离,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长海 《中国德育》2007,(12):30-33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全体成员对本校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重要问题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学校日常运作、组织发展的基石。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能够凝聚力量,指引学校文化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增强学校竞争力与活力。学校核心价值观可以沿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路径生成,并且需要借助广泛宣传、制度配置而扎根学校生活,发挥切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校时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基本变量,也是优质学校建设和学校创新发展的根本资源。为了对学校时间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不仅要了解学校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学校的时间从哪儿来,要在学校时间里赢得从容与自在,做适合的教育,走学校创新发展之路,还要在"学校时间的世界"里,以时间管理的智慧破解校长"忙、盲、茫"的困局,做卓越的学校管理者。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是文化单位,为什么还要提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这些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日前在沈阳市参加"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的辽宁省及山东省、天津市的300余位中小学校长如拨云见日一般。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信华 《教育》2011,(15):26-27
台湾著名小学校长苏震泰曾说:"有些学校虽然是百年老校,但不现风华,老校不知‘老’在何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学校文化缺失,学校发展内涵体现不够。应从学校发展的沿革出发,找回历史,再现历史,创造历史,真正体现学校厚重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目前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学校"主流文化"则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富有特色的"对话"文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特色。一、"对话"文化的缘起最近几年,我们在学习外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对自身的反思。2005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已形成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