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粒骰子可以从最上面那粒骰子的4点着手。4点应该和四个面相邻连,现在已经看见两个面分别是5点和6点,那么还剩下底下的一面和右侧的  相似文献   

2.
四粒骰子有四粒同样的骰子叠在一起,如图所示。你能把最下面那粒骰子的底面是几点说出来吗?(幸子)  相似文献   

3.
伤心骰子     
没有人知道我们现在熟悉的骰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然而惊人的是它们跨越国界历经几千年而始终面貌不改——小立方体的六个平面上分别标有 1至 6个点 ,而且相背的两面的点数之和都是 7。在中国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公元前 60 0年就有象现在所用的骰子 ,在埃及古墓中发现了公元前 2 0 0 0年的骰子 ,在巴比伦的废墟中也有发现。掷骰子在古希腊很流行 ,在古罗马更盛行 ,而且流行于整个中世纪。最简单的玩法是由玩家设法掷出最高的点数。在中国和美国最流行的玩法是用两颗骰子。两颗骰子所能随机表达的数字很有限 ,就是 2、3、4、5、6、7、8、9、1 …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2014,(3):59-59
通常来说,正常的骰子相对两面的点子数目之和总是7。接下来会出现三枚骰子,它们都符合这个规则,但其中有一枚和其他两枚不太一样。发挥你的空间想象力,找出那颗与众不同的骰子吧!  相似文献   

5.
骰子在现今的抽样统计调查中经常要用到,但没有人知道我们现在熟悉的骰子是谁发明的。惊人的是,它们跨越国界历经几千年而始终面貌不改——小立方体的六个平面上分别标有1至6点,而且相背两面的点数之和都是7。在中国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公元前600年就有像现在所用的骰子,在埃及及古墓中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的骰子,在巴比伦的废墟中也有发现,掷骰子在古希腊很流行,在  相似文献   

6.
蒙特卡罗是欧洲摩纳哥的首都,是世界闻名的赌城。包括粒子物理在内的许多科学领域,都常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之所以用一座赌城名字来给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命名,是因为有一个赌博的故事。相传17世纪法国有个嗜赌如命的赌徒,他长期玩掷骰子的赌博,从经验中悟出了两个随机数:1粒骰子掷4次,至少出现1次六点的机会略大于1/2:而2粒骰子掷24次,至少出现1对六点的机会略小于1/2。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细致     
陈永坤 《知识窗》2008,(9):15-15
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画家,所绘之画,多为珍品,尤其是人物形象画,逼真传神。 他有一幅《贤己图》,画得非常精妙。画中一群赌徒围着一个小盆掷“骰子”,小盆正中的五个骰子都已显出点数,只有一个骰子尚在盆中旋转未定,围观的赌徒都盯着它。其中一个人着急地站起来,伸长脖子,将头俯伏到盆沿上,不只一双眼睛滴溜溜地随着骰子转动,  相似文献   

8.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 第四章 原子分裂后象太阳系吗?──粒子结构在六维坐标系下的立体图形(下)周康龄众所周知,电子计算机所用的二进制码,正是德国人莱布尼茨在中国的"先天八卦"上演化过来的,那么,我们用二进制码道推过去,即可...  相似文献   

9.
赌博遇到数学问题概率论起源于17世纪中叶,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数学分支。当时在人口统计、人寿保险等工作中,需要整理和研究大量的随机数据资料,这就孕育出一种专门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但当时刺激数学家们首先思考概率论的问题,却是来自赌博者的问题。三四百年前在欧洲许多国家,贵族之间盛行赌博之风,掷骰子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赌博方式。因骰子的形状为小正方体,当它被掷到桌面上时,每个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出现1点至6点中任何一个点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的参赌者就想:如果同时掷两颗骰子,则点数之和为9与点数之和…  相似文献   

10.
江琼 《科教文汇》2013,(15):58-59
随着中专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化学教学应提倡"化学与生活融合"的新理念,改换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实验以及创设"第二课堂"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案例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专化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一点就是要"减负增效",这是目前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焦点问题。全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我们教师更要用专业的精神来思考"减负增效"这个问题。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就要成为一个"减负专家"。"减负增效"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徐改丽 《科教文汇》2012,(13):103-104
凑微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是求解不定积分的两种重要方法,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形如乙∫f(x)g(x)dx的积分,都有凑微分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易于学生掌握的方法——"拆"、"判"、"选"、"凑"四步法,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正确的积分方法和要凑的微分因子,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梁青平 《知识窗》2010,(2):41-41
我面前有两块石头,一块稍大,呈桶红色;一块稍小,呈黄绿色,两块石头的收藏者陆先生告诉我,大一点的叫雄黄,小一点的叫雌黄,它们又被称作鸳鸯石。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一词本就是一"教"一"学"两种行为的统一,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受教的对象,是"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在二者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任何一方教学过程中的脱节都不能是教学活动圆满的完成,传统的教学理论大多强调两者中的一方的重要性而忽略另一方。叶圣陶的"善教说"启示我们不仅要"教",还有"善教",不仅告诉我们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还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理应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点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彩色占卜盆     
《科技新时代》2010,(8):102-102
有一种看起来魔力十足的技巧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你随意就能买到它的成品——荧光棒。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光线戏法曾经风靡一时。今天要想重现它。你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点创意、一个切割器和一点点洁厕灵,然后就可以在小水盆里制造出那些黑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的“魔法物质”。  相似文献   

16.
"顿时"与"马上"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副词,语法学界关于这两组词异同点的比较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语义特征、句法特征方面对"顿时"与"马上"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吕凯 《科教文汇》2012,(10):51-52,78
结合建筑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以"总体认识"和"深化理解"为两个阶段、以"问题-讲解-评析-小结"为四个环节的"双阶段四步课堂教学法",形成"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  相似文献   

19.
周敏  潘玉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226-226,188
图是数据结构中重要部分,迷宫则是图的经典应用,游戏"连连看"则是在求解图中两点连通性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要求,本文试图首先提出"连连看"的基本解决思路,然后作深入思考的尝试,解决平面图中两任意点之间的最少拐弯路径的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艳莉 《金秋科苑》2010,(24):204-204
本文针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了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四点意见:强化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社会服务功能、赋予用人单位以"建档权"和"管理权"、重构人事档案的内容和档案馆内建立人事档案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