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及性质"一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勤得利农场中学教师满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节优化,整合提升——中考二模试卷讲评课》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与教学设计说明等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正>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的数学教师孔志文.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向各位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特点及反思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1 教学背景说明1.1 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提出,通过数学建模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  相似文献   

4.
<正>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并执教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一课.在此过程中,围绕如何上好本节课,得到了我所在的教研组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同时也与一些专家、前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现将在整个过程中就本节课交流产生出的一些观点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整理如下,以期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较难掌握的一节内容,教学重点多,教学难点突出.同时这一节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运用实验手段得出定量的结论成为本节课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经多年教学实践、反思,应用自制的"摩擦力演示仪"能轻松化解本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现将仪器的结构和主要解决的难点介绍如下,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如下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5册(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8.
韩庆玲 《新疆教育》2012,(22):106-106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感觉:计算教学很枯燥,计算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我们班的学生家长都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粗心造成的,问我有很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他们的答案是:买本口算题卡练一练,提高计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2011年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上刘万元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我认真观摩了这节近46分钟的录像课,看完这节课,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可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美丽转身,变“枯燥”为“有趣”;变“难理解”为“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9.
教材: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是我对本节课处理的主导思想.为了有效地使用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在本节课中,主要把握了三个原则:1.现实性原则:以“开心词典”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再通过游戏引入课题.2.过程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为主线,逐步展开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3.活动性原则:教学中,为了紧紧抓住“理解概率…  相似文献   

10.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听了中心校五年级的一节语文研讨课《范仲淹的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课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主要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了解了陈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意图,另一方面总结了各位老师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陈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以"范仲淹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做了什么?"的问题细读品悟课文。这样直接而  相似文献   

12.
说课内容今天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贯彻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教育思想 .下面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四方面进行说课 .1 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初中《代数》第三册第 12章“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不仅对前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作了巩固发展 ,还进一步揭示了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内在联系 ,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理论打下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3.
陈伟 《现代教学》2006,(7):71-73
教学设计思路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一节初三数学的总复习课,本节课我把“分类讨论”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善总结、勤训练”。本节课是分类讨论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几何的分类讨论。这节课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很多老师都以为音乐老师是最快活的,不需要课前准备,只需要捧着一本音乐书或者拎着一台录音机就能轻松驾驭音乐课堂了.事实不是这样的,音乐老师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在课前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说说音乐课前的课前准备,和各位音乐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广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整理和练习”的最后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繁杂,几乎将本学期的内容都涵盖在内.教学时我想抓住一根主线,那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精心备课后,我对自己是充满信心的.但我上完课后,心潮起伏: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究竟怎样培养他们独立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教学生“抄歌”,是在四年级的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上。当时,我用三十分钟时间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我忽然心血来潮,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歌曲完整地抄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是统计。这节课,教科书标题原本是“生日”,围绕“生日”这个情境进行统计活动。我在设计时,经过反复推敲把课题定为“零花钱”,以它为轴心开展活动,而且对整个教学过程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课是这样导入的:“各位同学,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准备做一期节目,报道我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广播站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展开调查,也欢迎大家把调查的结果投到广播站。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话音  相似文献   

18.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济南市第二十七中学的数学教师刘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代数》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 .关于教材的地位及  相似文献   

19.
近来,我下校上一节研讨课,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剪拼、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领域教学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在“名师风采”活动中上的一节课的实录,这节课是浙江版小学现代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让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寻问题的研究方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审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过立方体的展开图,也学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但没有学过立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我希望这节课有所突破的几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提出一串相关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包含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