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范老,用您自己的话说,您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十多年了。我上门采访,是想了解您下放成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李:周老。我来自湖北省成宁市.我们那里的向阳湖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也是您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文革”下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李:丁先生,真是没想到,能在北戴河中国作协创作之家与您同期度假。正好请你谈谈在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8,(10):30-31
李:王老。您客厅墙上这副著名书画家黄永玉先生写的对联“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笔划纵横驰骋,叫人痛快淋漓。今日上门.是想请您回忆一下向阳湖的干校岁月。  相似文献   

5.
《湖北档案》2011,(5):32-33
李:杨总,我来自湖北成宁。请您谈谈“文革”期间下放成宁干校的经历。 杨:商务印书馆最近正在筹划明年的百年庆典活动,我刚上任不久.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李:邓老.有幸在北戴河见到您.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邓:你们右宁研究“五七”干校.很有意义、它实际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一定特征的典型事件,特别是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李:请周老谈谈在干校的经历和对我们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看法。周:我在你们咸宁干校的经历很简单,69年下去,72年回北京治病,不久被专案组逼迫回咸宁。73年再返北京,就留下没有回干校。李:您在干校属哪个连队?周:一大队四连,属文化部政治部。我和司徒慧敏、马彦祥、唐瑜都是“中央专案组”审查的对象,管得很严。在干校,其他人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却不行。有几个月出外看病,都要有人“跟着”。司徒种菜,马彦祥养猪,我和唐瑜放鸭子。看管我们的虽然本身不是坏人,但受大气候的高压,对待我们这四个人(我们自嘲是“新四条汉子”)相当糟糕,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8.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7,(11):28-29
李:周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曾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过去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刚才,他又向您介绍了向阳湖的历史,有众多向阳湖文化名人,我也自然想到您父亲——广大读者所景仰的老舍先生。他是“文革”之初中国作家舍身殉难的第一人,当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如果没投太平湖,后来也会下放到向阳湖吧?  相似文献   

9.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10,(10):34-35
李:郑先生,我一直计划采访您,虽和您多年前已有联系,但从未见面,今天可谓迟到的访问。先请您介绍初到成宁干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李:陈老,您已经80高龄了,最近刚在协和做手术,出院不久,就千里迢迢来到向阳湖寻访咸宁干校旧址,令人感动! 陈:我在北京一向拒绝记者上门,今天旧地重游,可以说是“自投罗网”.看样子不得不破例接受你这咸宁人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李:任老,我能有幸拜见您,应该说是一种“缘份”。1970年春,北京图书馆除部分留守人员外,大都下放到文化部成宁干校。前不久,我曾在电话里向您打听当年北图的“五七”战士有多少,代表人物有哪些。尽管您自己并未下放鄂南,而且对我素昧平生,但还是热心帮我打听到北图曾到过向阳湖的知名专家,如李长路、郑效洵、戚志芬、冀淑英……我已采访了著名善本专家冀先生等人,今天上门求教,一来表示谢意,二来聆听教导。  相似文献   

12.
佟韦 《湖北档案》2012,(2):34-35
李:佟老,不好意思,劳您大驾,亲自上门来接受采访。佟:没什么,家里装修,现暂住朋友家,不方便。我是很怀念向阳湖的。李:向阳湖的文化人都渐渐老了。请谈谈您在干校的往事。佟:干校的集体生活一生忘不了!我跟爱人何锐是分两批去的,1969年秋我孩子才满月,  相似文献   

13.
闲读偶记     
杨绛:《干校六记》“文革”十年,为患甚烈。浩劫过后,出现不少叙说“文革”的著作。我觉着,最值得一读再读的,一是巴金的《随想录》,一是杨绛的《干校六记》。《随想录》贵在反省、剖析、思辨,篇篇都充盈着作者的真诚。《干校六记》则以笔记小品的文体、娓娓道来的笔调、追忆干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后却使人感到沉甸甸的,并能引发出深长的思索。《干校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仅三万多字,薄薄的一册。既是“记”,当然就主要是叙事。当时的大事,主要是搞“运动”,大批大斗。“运动”的参加者,批斗别人的人和挨批挨斗的人,大多是和作者同样有名  相似文献   

14.
李:刘先生,我们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和咸宁市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正在组织寻访下放各地干校的知名"五七"战士。今天也请您谈谈自己下放的经历。 刘:我下放的过程比较曲折。我当时还年轻.“文革”前在学校就入了党.由于文联从高校选来的毕业生不多,我一去就受到重视.成了单位的党委委员。后来又说我是“小爬虫”,被送到干梗改造。  相似文献   

15.
李:牛汉先生,您于1955年蒙受冤案,与绿原等"七月派"诗友一道被打成"胡风分子";文革中,又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下放到鄂南劳动改造.我想请您谈谈"五七"干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李城外来查找"五七"干校档案资料。他递上名片。名片白底,蓝字,若干头衔: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委员会委员、咸宁市作协执行主席、咸宁学院兼职教授。名片另一面: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李城外会长,“李城外”三个字是手书的。“五七”干校档案在文革档案之中。开始,大家有几...  相似文献   

17.
严琳  王继武  易同民 《报刊之友》2011,(10):135-13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等干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所形成“干校教育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范毅 《出版史料》2005,(2):123-124
1969年夏,三科(中科院、科委、科协)合并,进行机构调整,科学出版社奉命撤销,“一锅端”到科委办的河南“五七”于校劳动锻炼。在干校期间,谁都弄不清将来会做什么,但都殷切地盼望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时间过得很快,三年的干校生活转瞬即逝。此时正值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科技形势有所好转。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出版社又奉命重新组建,恢复工作。下放到“五七”  相似文献   

19.
我与王子野同志的交往,始于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子野同志和他的爱人陈今及孩子全家都被发配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改造,而我爱人王龙娣因为大学毕业分配在被“砸烂”的文化部,当时也在这个干校“锻炼”,从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全省党校系统图书馆工作暨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2001年7月8日至9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各市委党校和部分省属干校图书馆馆长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共20人。这次会议的基本任务是: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海南会议精神,总结全省党、干校系统图书馆自1998年以来自动化建设的经验,研究全省党、干校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商讨全省党、干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划和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会议期间,传达了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