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好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蕴意深厚,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因此,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逐渐加重。所谓"重要",包括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或感情倾向、文章主旨的语句,也常指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联结作用的语句,对人物形象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
孙建华 《学语文》2011,(5):22-23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招数指津】辨析文句,有以下途径:第一,对句子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感情色彩是指包含语句中的褒义、贬义或中性感情色彩。即便看似平平淡淡的句子,也可以从中推断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对理解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对句子中的词语顺序进行分析。词语的不同排序,关乎句子的意义,所以不可忽视。第三,对句子句式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不同的句子组成的,特殊句子在文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一、放在文章开头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具有开篇点题目、交代文章的叙事线索、奠定文章感情基础的作用。如萧乾的《枣核》:“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二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相似文献   

5.
所谓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具体事情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带有鲜明的作者个人色彩。在解答本考点试题时,要注意以下技巧:1,把握关键语句。文中的句子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语句在句中体现出关键的意思,把握了关键句子的意思,就能很快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理解关键语句,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语句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语句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警策句或隐晦句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实际、感情倾向和说话背景来理解,比如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4题: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理解句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高考重现率100%。更重要的是,筛选、概括、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等,全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或表达效果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语句或表达比较独特,或意蕴比较丰富,或情感态度鲜明。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不能识破题目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致使答案如蒲公英播种一样,风往哪一吹就往哪走,造成失分较多。因此,慧眼“剥”下其“羊皮”是解题关键。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笔者发现,“理解句意”类题型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8.
所谓特殊的句子,是指文段中具有特殊作用、特殊含义的句子,对它的分析直接影响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学会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有助于我们真正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具体地说,就是要能将较为抽象与概括的语句形象而具体的意思分析表达出来,要能将较为含蓄的语句中隐晦、曲折的意思揭示解说出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些呢? (一)理解抽象性语句的含义所谓“抽象”是与“具体”相对而言的,抽象的也就是概括的。“抽象”、“概括”的特点就是“虚”,理解的过程就是要“阐发”,就是要化虚为实,化“抽象”、“概括”为具体。这个过程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 1.品味语言的表现力抽象性语句往往是以极为简省的笔墨去表达具体丰  相似文献   

9.
〔考点说明〕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是近年来语文高考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所谓“简明” ,有两点要求 :一是简要明白 ,不罗嗦 ;二是表达意思清楚 ,不含混难懂 ,用语合乎语法和语言习惯 ,合乎逻辑。高考对这方面的考查 ,一般是通过修改不通顺的语句来进行的。所谓“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中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 ,它要求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 ,或一个语段的各句子之间互相衔接 ,有条有理 ,前呼后应 ,做到文气流畅 ,和谐上口。高考对语言连贯性的考查形式一般有填写关联词、选…  相似文献   

10.
赵玉娥 《新高考》2007,(12):15-15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2007年高考考查了"重要句子含义"的十套语文试卷,可以发现通常考查的语句有结构解说类、内涵丰富类、文眼主旨类等。为此,在复习备考中,  相似文献   

11.
“能准确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要求。在现代文阅读中,对经典语句的赏析是很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赏析语句就是欣赏分析句子写法上的特点和好处,即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用、含义、感情等。然而,有的同学对语句的赏析常常是无从下手,即使勉强作答也常是含糊不清,缺乏条理,  相似文献   

12.
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中,把握文章关键的语句是准确理解文意、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章中作用较大的句子或句群,它可能显示文章主旨或观点,传达重要信息或材料,暗示作者感情或思想,标志文章转折或突破,等等。具体地说来关键句可分为主旨句、概括句、过渡句、疑难句等几种类型。主旨句是传达重要信息并在文章思想内容表达上起核心作用的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诸如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章,首先 要理解句意,特别是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 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 语句。其考查内容有:一是对揭示文章的主旨 和情感的句子能准确理解;二是对内涵较为丰 富的句子能准确理解;三是对形象而含蓄的句 子能准确理解;四是对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 子能准确理解。那么如何来理解、分析这些重 要句子呢?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 ,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 ,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 ,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 ,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 ,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 ,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 ?  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  相似文献   

17.
勇俭  风子 《少年读者》2008,(5):16-17
精彩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用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情感。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能上通下达,读不懂它们,就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做阅读题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析句法,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逐句分析,细心揣摩。就能理解全文。  相似文献   

18.
[能力提升指导]“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那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一)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9.
韩养欣 《新读写》2012,(10):31-31
作者通过6岁与15岁的自己的剖析对比,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自我,最后话锋一转,听到“未来的自己”在给“现在的自己”加油打气。文章对比鲜明,感情真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又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一篇文章,一个语段,甚至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思想内容,又包括情感情绪,还包括语言组合规则和语言运用方法等等。洪镇涛先生说过,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一学习语言规律中,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这里所说的对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揣摩”这一桥梁。所谓“语言的揣摩”,按照教材中的说法,语言的揣摩即在一定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