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姚丽雅 《兰台世界》2006,(20):58-59
徽学的兴起主要缘于20世纪50年代徽州文书档案的大量流传和发现。本文用事实证明徽学兴起是建国以后由徽州文书档案的厚积而薄发,从而阐述徽州文书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史一丰 《中国出版》2017,(18):69-69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徽学研究以其丰富的史料、多维度的视角、丰硕的研究成果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三大显学。已有徽学的研究主要涵盖徽州文书、徽州艺术、徽州宗族制度、徽州民俗、徽州医学、徽州教育等方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5.
9月13日,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继去年5月合肥研讨会之后共同举办的又一次我国中西部特色档案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等单位的档案学、敦煌学和徽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是20世纪初分别在我国甘肃和安徽两省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是敦煌学和徽学这两门国际显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的关…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其兴起原因显然是和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有直接关系.而这些新资料就是有关历史上徽州地区的多达30万件的原始契约文书.由于这些契约文书绝大多数形成和被发现于历史上的徽州,所以被称为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档案中留存大批徽商原始资料.使得众多学者掀起了徽商文化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其兴起原因显然是和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有直接关系.而这些新资料就是有关历史上徽州地区的多达30万件的原始契约文书.由于这些契约文书绝大多数形成和被发现于历史上的徽州,所以被称为徽州文书档案.徽州文书档案中留存大批徽商原始资料.使得众多学者掀起了徽商文化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5月 22日,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首次进行的中西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次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兰州大学、安徽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以来,敦煌学与徽学先后在国内外兴起,成为享誉世界、与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作为敦煌学和徽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条件与基础的敦煌历史档案和徽州历史档案,是 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曾被誉为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遗存至今的数量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数量当至少不下于35万份;还散落在民间、可资研究利用的徽州文书又该有10万~15万份,两者相加就是45万~50万份。这也许不是徽州文书在今天遗存的全部,但如此多的徽州文书的发现,为徽学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如果能够及时地整理、出版,供更多的学者研究、使…  相似文献   

10.
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地区,明清时期称徽州府。全区所辖总面积不足1.25万平方公里,是崇山峻岭、地瘠人稀的山区小邑。长时期,大多县人口不足万人,并且是历史上的高移民地区。就是这么个区域面积、人口在全国同类行政区域不起眼的山区,在宋朝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成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并形成跨朝更代、内涵丰富的徽学。 如今,徽学已跨越国界,成为中国与藏学、敦煌学并列的世界性显学。尤其是建国后徽州文书的大量整理更推动了徽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最重要和突出部分应是徽州地区的古代出版业,尤其是明清时期徽…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方志考     
徽州有着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三大地方学,指的就是徽学、藏学、敦煌学。徽州以传世文化典籍极为丰富而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形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徽学"热。作者通过考订,对历代编纂徽州方志有据可查者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12.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3.
张蓓 《档案管理》2022,(2):68-70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式.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野,分析了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文本挖掘技术、数据管理技术、GIS技术、VR技术等数字人文技术在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并指出应通过建立数字仓储、搭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和项目委托开发来促进徽州文书档案开发利用转型升级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徽州家谱研究是徽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中国谱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的涌现,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课题的突破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家谱研究的显著进展.专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具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多学科研究的开展,比较研究与国际性合作研究的加强等,仍是今后徽州家谱研究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视角下的徽州民生档案研究,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历史上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文化发展等情况。古徽州民生档案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青睐。在文化遗产保卫战中,档案部门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徽州历史文献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历史文献资源研究,必将推动徽学研究、经济发展,在国内国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和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性、连续性、典型性和独特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 ,认为徽州文书档案在我国地方历史档案中 ,年代跨度最长 ,种类最多 ,数量最多。从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史料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 ,探讨了徽州文书档案的重要性 ,对徽州文书档案作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徽州文书的形成内容及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徽州文书社会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史为鉴,映射现代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鉴定与档案编研环节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基于此对现代档案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期望。  相似文献   

20.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