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周老。我来自湖北省成宁市.我们那里的向阳湖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也是您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文革”下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11,(5):32-33
李:杨总,我来自湖北成宁。请您谈谈“文革”期间下放成宁干校的经历。 杨:商务印书馆最近正在筹划明年的百年庆典活动,我刚上任不久.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3.
李:范老,用您自己的话说,您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十多年了。我上门采访,是想了解您下放成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李:曾老.“文革”期间.人民出版社的全体人员都曾下放成宁“五七”千校,其中有不少著名出版家。后来都是您熟悉的同事。  相似文献   

5.
李:杨先生,我听说你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才27岁,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在五连中最年轻的一位。杨:是呵,1969年9月,当时,文化部咸宁干校的文化人最为集中,而我们五连作协的名人最多,知名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7,(11):28-29
李:周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曾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过去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刚才,他又向您介绍了向阳湖的历史,有众多向阳湖文化名人,我也自然想到您父亲——广大读者所景仰的老舍先生。他是“文革”之初中国作家舍身殉难的第一人,当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如果没投太平湖,后来也会下放到向阳湖吧?  相似文献   

7.
李:任老,我能有幸拜见您,应该说是一种“缘份”。1970年春,北京图书馆除部分留守人员外,大都下放到文化部成宁干校。前不久,我曾在电话里向您打听当年北图的“五七”战士有多少,代表人物有哪些。尽管您自己并未下放鄂南,而且对我素昧平生,但还是热心帮我打听到北图曾到过向阳湖的知名专家,如李长路、郑效洵、戚志芬、冀淑英……我已采访了著名善本专家冀先生等人,今天上门求教,一来表示谢意,二来聆听教导。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2,(5):104-104
湖北青年女作家望见蓉的长篇小说《如影相随》,最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因首度揭露贪官家人的私密生活,备受读者关注。该小说以"我"为主人公。讲述"我"的父亲原江南县委书记柳伯能十年前因受贿案畏罪自杀。母亲说“我”是父亲犯罪的根源。巨大的痛苦从此如影相随。“我”的漫漫人生路也因父亲而改写。“我”认识了三个男人.经历了三段感情纠葛之后,与真相不期而遇。顷刻间。“我”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亲情,“我”的精神之塔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9.
李:屠岸先生,我在您新出版的《生正逢时——屠岸自述》一书中得知,您曾下放天津静海团泊洼“五七”干校。它也是文化部办的干校,不少人从成宁向阳湖“转学”到了这里,如张光年、郭小川等名家。  相似文献   

10.
李:罗老,你们这栋楼住有30多位文物战线的老专家.他们几乎都曾下放鄂南的向阳湖.我想请您介绍几位值得宣传的邻居。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10,(6):115-115
一个很"雷"的题目。 这两个地方今年我都去了。我无意卷入曹操墓真假的争论,因为它已无关学术。我想说的是:媒体在吸引眼球式的火上浇油后,能不能安静下来给“真金白银”留下些许空间?  相似文献   

12.
徐稳 《大观周刊》2012,(33):94-94
我圆的房地产“新政”政策从2008年开始拉开了序幕,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落实在民生与住房的消费性上,加大中低位价住宅的建设等。此次“新政”的理论基础是住房政策的公共性,房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新政"的最主要效应是使房价回归理性,以消费市场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台湾商界有一句话:"生子当如张忠谋,生女当如王雪红。"张忠谋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而王雪红则是"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儿,被《纽约时报》称为"全球科技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几天前,王雪红再度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王雪红与丈夫陈文琦以68亿美元的资产.在台湾地区位列榜首.成为新一代“台湾首富”。  相似文献   

14.
1960年,我下放到四川农村劳动锻炼。那一年赶上“大跃进”尾声,正是遭受天灾人祸最严重最艰苦的头一年。外文出版社第三批下放人员被分配到毗邻重庆的江津县德感人民公社下属的几个管理区(即生产大  相似文献   

15.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3):50-50
他她篇 检讨 莉莉拿着一叠账单向丈夫抱怨说:“都怪你月初大吃大喝,现在没钱了。这房租、水电费、煤气费……怎么付?” “都怪我不好.我的毛病是:有钱就要花。”丈夫作了一番检讨,见莉莉消了气.又补充了一句.“而你的毛病是:没有钱也要花。”  相似文献   

16.
郭洁 《军事记者》2011,(4):71-71
报道员小王在写一篇新闻稿,只见他一会儿拿起电话打给某连指导员:"我这还缺一个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请帮忙找个例子";一会儿又给士官小张打电话:"我这稿件里需要一句话,到时我就写上是你说的"……如此一阵忙乎之后,一篇反映基层连队争先创优的新闻稿就出炉了。这种“拿靴找脚”的新闻写作方法,在一些通讯员身上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7.
肖海燕 《大观周刊》2012,(21):166-166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接下了一个初二三的“二手班”。俗话说:“后妈”难当,学生对原班主任的怀念.对新班主任的排斥.让没有任何班主任经验的我着实感到压力很大。身为“80后”的我,面对“90后”的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不同时代学生特点的巨大变化。站在“90后”面前,我开始觉得无奈,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2)
插队知青严彤由陕北农村调入陕西日报社时,作为陕报的下放干部,我还在陕南农村插队劳动。那时把知青叫“小广”,系从最高指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提炼出来的称渭,把下放干部叫“老广”,乃是最高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一个谑称。不久我也调回报社,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百艺好学,一巧难求"。在新闻践行"走转改"中,怎样利用我们的所学、所知、所会,去更好地采写新闻?我觉得"好点子"必不可少。采访不易,立意更难。这里的"立意",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新闻实践中,“点子”用得巧,对新闻素材的采撷、取舍才会游刃有余,新闻作品采写起来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好“点子”,才能将基层的新闻报道写出情感,充分体现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别人的生活     
“像约瑟夫一样生活”.在经过南京市中心时.我被眼前的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吓住了.这是一幢名叫“约瑟夫公寓”的地产项目.除去它是一个英文名字.我不知道约瑟夫是谁又代表什么.广告上的画面提醒我.那是那种欧洲电影里一样的生活.在一个降着小雨的下午.我在唐山碰到了“贝弗利山庄”.广告板上.那个珠光宝气的女士正在喝一杯咖啡:我北京家的对面是“哈佛馆”.在每天上班路上.我看到接连不断的“澳洲女人”别墅.格林小镇.或是东方银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