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中不少人喜欢读《论语》,彼此交流时探讨的首要问题是《论语》的读法。有两种读法引人注意。一种是把孔子圣人化,许多儒学大家就是这样读。圣人化的读法常常能够使人领悟到孔子学说的真谛,那是很多人领悟不到的。只是在把孔子圣人化的过程中,读者有时会偏离历史和人物的某些真实面,看不到孔子既是圣人又是普通人的一面,看不到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真实轨迹。这种读法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5年6月第16期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读名著还是读作文选》的文章(以下简称《读》),文中就《食疗的泛滥》(原载于2004年7、8月合刊)一文中所持的提倡读名篇佳作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并明确主张多读作文选才能提高作文水平。针对《读》文所持的观点,笔者以为有三点值得商榷:其一,学生作文水平高只是“一味”读作文选的结果吗?《读》文中列举了作者教过的曾经发表过作文的学生都有几本作文选的例子,试图以此证明只要多读作文选就能提高作文水平。在此,恐怕多数读者不禁要问:那些发表过作文的孩子只喜欢读作文选吗?他们手里的书籍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在传统性纸媒生存状况告急的当下,一本主打"轻幽默,有情趣"的杂志《壹读iRead》异军突起,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与传统杂志不同,《壹读》的产品以"好看,可读,有趣,有用"为标准,强调读者的"悦读"体验,同时包含了时政、资讯、商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壹读》以其为读者带来的独特阅读感受,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杂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壹读》2012年8月6日正式创刊,双周一出版。其出品人兼主编林楚方曾是《看天下》杂志的执行主编,也曾担任过《南方周末》的高级编辑。他认为,在受众习  相似文献   

4.
王力同志最近出版了两本新著:《诗经韵读》、《楚辞韵读》。这两部论著,是王力同志多年来攻治古韵学的某些结论的具体体现。因此,无论在体例、论据和观点上,都是比较精确稳当的。在这方面,读者自能体会,不准备多谈。现只就《楚辞韵读》中值得商榷之处,写出来供参考。当然,《诗经韵读》与《楚辞韵读》是姊妹篇,故对后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书,清抄本,段玉裁撰,题为《说文解字读》(以下简称《读》)。此书一向鲜为人知。日本学者阿辻哲次曾撰文《北京图书馆藏〈说文解字读〉初探》,对《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阿辻哲次没能研读《读》全书,故其结论不够全面,亦有欠妥之处。日本学者高桥由利子曾撰文《〈段氏说文补正〉与〈说文解字读〉研究笔记》,认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之《段氏说文补正》与《读》多有重合,当是段氏先撰《补正》,再撰《读》,既而隐括成《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注》)。该文对《读》亦未作全面研究(对《补正》及高桥由利子的文章我们将另撰专文探讨)。我们有机会考察了《读》的全书,本文拟全面介绍此书,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日本二战后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最后一篇历史小说。《孔子》是井上靖读《论语》的心得,从作家在作品中重点讨论"天"、"天命"和"仁"等问题,可以看出井上靖对中国原始儒学的认识存在着误读,这也和儒学在日本传播的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7.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本文谈了教读《窃读记》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魏禧读《水浒传》,师承李贽的"忠义"说,采用的是策士的视角。其《答门人林方之》一信引王阳明《拔本塞源论》中的安分乐业之说作为理论依据,用朱富办厨为例,说明小人物的经世致用之道。其《读水浒三首》以《拔本塞源论》所阐发的万物一体观念为核心理念,指斥社会的贫富对立和贵贱相仇,批判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的彼此隔膜,流露出鄙薄上层精英而偏爱下层豪杰的思想倾向。《答门人林方之》、《读水浒三首》为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和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所失载。  相似文献   

9.
《读与写》专家委员会成立首批专家与你见面由著名作家冰心题写刊名、创刊于1979年的《读与写》杂志,是一份针对全国中学生发行的语文课外读物。《读与写》坚持以精品阅读,快乐写作为办刊宗旨,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通过读、写、  相似文献   

10.
一读《桃花心木》:整体感知,解疑又生疑 一读《桃花心木》,我发现它具有林清玄散文的共性特点:文笔恬淡清新,却又表现出醇厚、隽永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虽然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种树故事,但却借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在叙述时层层设疑,引人遐思,最后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启迪。这就是我一读的最初印象,也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1.
读《飘》     
第一次读《飘》是为它的名字吸引《Gone with the wind》随风游荡,那是自由,顽强的精神,更是令人心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鸟岛》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描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某日,听区里某位老师执教《鸟岛》一课,发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引且颇有成效——现将其要领总结为四个词:读短、读细、读长、读活。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与《乡愁》邂逅是在7岁。我仍清晰记得在那个不谙世事、日日云淡风轻的年纪里,自己怎样读余光中、读他的《乡愁》。常常是拍着小手,又蹦又跳地念着“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对仗如童谣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与中学语文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其明确"说明"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既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读,就不应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完全放任自流,而要把它当成高中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尽可能发挥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目标 分析主题 《夜》这篇小说长达6000多字,如何在一节课里指导学生自读,把握学习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过毕竟前面学生已学过了《母亲》、《药》等,有关小说的知识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及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的方法巳基本掌握,所以学习《夜》目的不只是了解《夜》的主题是什么,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夜》的主题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读《庄子》,因为读《庄子》可以移情。庄子的一生,贫穷平淡,却无拘无束。他没有留下令世人称道的显赫业绩,倒是为后人留下了《庄子》这部伟大的哲学和文学著作,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庄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赏月》。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此文主要写了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小作者全家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赏月,以及根  相似文献   

18.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骆驼祥子》是一部较为深奥的作品,许多同学都很难从头到尾一遍读完。但是,本文的小作者却细心地品读《骆驼祥子》,一遍觉得不够,又读二遍、第三遍。  相似文献   

20.
《大学》在儒学史上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宋代《大学》居《四书》之首,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步。《大学》纵贯儒学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本文试研究《大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先秦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到战国末年直至秦汉之际,儒学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它在殷周文化大传统中酝酿,〔1〕适合中国的宗法社会和自耕自足的农业经济,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先秦儒学在百家争鸣中成为显学,但它在先秦只是一个民间自由学术派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