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18世纪30年代起的古典主义到该世纪末的感伤主义,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直到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的兴起,俄罗斯文学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兴起,首当其冲应该提及的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从他的作品开始,俄罗斯文坛上逐渐出现反映现实,描写现实的文学,揭露社会矛盾,洞察人性。此段时期的作品也由此拉开了俄罗斯文学史"黄金时代"的序幕。普希金最早开始揭露现实社会,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是《别尔金小说集》,《驿站长》是此篇散文小说集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皇村沉思     
今年,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1799—1837)诞生200周年。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老阿尔巴特大街的普希金故居已经装修一新,重新向游人开放,从而拉开了纪念普希金系列活动的序幕。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在普希金故居重新开放的剪彩仪式上说:"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不仅是俄罗斯文学的一部分,也是俄罗斯人灵魂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刊登著名作家峻青的散文《皇村沉思》,纪念这位享有"俄罗斯文学之父"(高尔基语)盛誉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3.
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年轻的诗人普希金(1799—1837)开始在俄国文坛升起。普希金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过程。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的发展,对俄国解放运动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罗斯文学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学,并且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迅速进入世界文学的前列,普希金是开山祖。他为俄罗斯文学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大尉的女儿》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普希金蜚声世界文坛的散文杰作。作品以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通过贵族青年军官格里尼约夫和大尉女儿玛丽娅的命运的描写,再现了18世纪下半叶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作家采用独特的家庭纪事的艺术形式,以格里尼约夫和玛丽娅的恋爱为情节线索,巧妙地把这对青年的恋爱故事和普加乔夫起义连结起来,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同虚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交织在一起,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好的统一,被俄国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之为“普希金散文创作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以其对语言的天才驾驭和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标本性人物。这位天才戏剧化的死亡和跌宕起伏的一生都与他歌咏了一辈子的"爱"和"自由"脱不开关系。而"爱"与"自由"这两个普希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内涵、特征和对象的转变恰恰能够反映出普希金对生命最基本的看法。本文试图以"普希金式爱和自由"的内涵、对象、特征以及它们包含的矛盾与整合为切口,重新审视其生命观的构成转变和特质。  相似文献   

6.
“普希金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鼻祖”,“普希金是照耀世界古典文坛上的灿烂明星”! 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美是非常之多的。以致在苏联,只要出自普希金手下的东西,都被奉为圣物而顶礼膜拜。于是,苏联的孩子们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就读起以完美的形式和精炼的语言著称的优秀诗篇《黄金和宝剑》:  相似文献   

7.
回眸普希金     
普希金,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作为俄罗斯文学的铺路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不仅仅在当时时代,而且在他去世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他一直是一座纪念碑式的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眸普希金,感受普希金那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位艺术家型的思想家。文中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题:一、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的化身,俄国理想的象征。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即人民选择了普希金,普希金选择了人民。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二、普希金是俄罗斯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他相当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极为强调其文化的民族性;三、普希金是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领袖,是思想家。他的历史认识、理论思想和文化主张真知灼见地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四、普希金是位天才人物。天赋与勤奋构成了其天才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17-19日,俄罗斯俄语推广项目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的"教育无国界"展览会上亮相。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下哥罗德国立大学、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力学和光学大学在保加利亚联合推出"俄语学习"网站。其基本服务项目包括:俄语远程学习、中小学生基础和补充教育、高考、俄语教师技能提升。普希金俄语学院院长卡斯塔马洛夫表示,网站的运行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机会。目前,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000名教师使用我校的远程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之家》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著作之一,"互文性"为其主要特征。这部小说中的一个词汇、一个人物、一句话、一个地名甚至是一种行为往往都能引起读者对其他人物或者其他文本的联想,从而交织成巨大的互文网络。  相似文献   

11.
圣愚文化是俄罗斯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疯癫与虔诚"的双重性品格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内容,如对永恒救赎的肯定、对世俗权力的否定等;同时也对其文学形式发生着结构性作用,如审美满足的延迟处理、自我指涉性的嘲讽以及微观叙事形态下的宏大叙事风格。圣愚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中介是受到圣愚文化陶冶的俄罗斯民族性及其代表人物——作家群体。因此,对这些复杂关系的研究将能更好地发掘出俄罗斯文学经典的普世意义和审美价值,并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种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文学实践和文学作品中,对"国民性"进行了反省与批判。重读文学经典,可以发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的"立人"、反"奴性"、批判"看客心理"等思想并没有过时,包含了丰富的人格教育内涵,对当下大学生人格教育有重要的启示:要尊重生命、要慎独、要有拼搏精神等。  相似文献   

14.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尽阐述了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从汉字的“教育能”、“文化能”和“智力能”等三方面进行解析,说明了汉字三维文化结构分析教学法对语文的启范教育、基础教育与汉字、汉语的专业教育教学具有全面开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7.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习》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建构起当代人对文学的修辞认知与想象。从人称上看,"我"和"我们"既描述自我与外部的对话关系,又是个体与群体的权力较量,参与了新中国"工农兵"群像的塑造;从时空上看,创作者惯于借助各种"节日"政治符号,采用"现在-过去-将来"文本修辞结构,以及通过"荒野"、"车间"、"家庭"等空间类型的叙述,建构起人物的阶级属性与语篇的政治隐喻。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世界上罕见的历史悠久的文字。中国古代的汉字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的几十年,没有真正形成识字教学法体系。建国以后的汉字教学少有专门的识字课本,“字、词、句、段、篇”同步教学,“音、形、义、用”同步教学,要求一步达到“四会”,这样做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塑造了108条好汉,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因此多少具有反叛性。但是,在所有梁山好汉之中,"黑旋风"李逵的反叛性格最强烈,他反对招安最彻底、坚定。笔者在此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李逵的出生与经历,以及李逵的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探讨其反叛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