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虽然粒子具有的"形"与该粒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通常在你讨论粒子的"位置"分布时, 就隐含有经典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形的大小忽略不计".所以经典力学是质点力学,所谓粒子的位置分布就是质点的位置分布. 量子力学在讨论原子问题时, 质点抽象原则不适用,用物质波波长为微观客体建构的"形"不能忽略不计.用曲率模型取代点模型, 则薛定谔方程既可描述单粒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也可以描述粒子系综.  相似文献   

2.
要微现世界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不是上帝赋予的,而在于对微现客体做质点抽象时理论赋予的,微现客体的“形”不可忽略。结合微观作用机制的非连续性,讨论了EPR实验和薛定谔猫悖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有可能为消除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深层次矛盾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3.
点粒子模型是现今量子力学解释体系诸多逻辑矛盾产生的总根源。修改量子力学中的点粒子模型是消除这些逻辑矛盾的必要途径。曲率模型的“形”,即通过物质波波长,由相位圆定义、建构的微观客体的“形态”(r=λ/2π),在讨论原子问题时,其大小不可忽略。经典力学中质点抽象原则不适用于原子世界或不能照搬。把原子中的量子现象转变为宏观经验中的经典力学研究对象,必须将能量的非连续分布转变为连续分布,将非连续作用转变为连续作用。这就是量子测量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描述宏观世界的经典力学与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在作用机制、质点抽象、概率的应用及描述对象上均有本质的区别,据此作者介绍了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的形式体系建立超前于物理诠释,这为量子力学解释群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前提。但量子力学和经典物理学语言体系分别蕴涵着不同的本体预设,描述宏观世界的经典力学与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在作用机制、质点抽象、概率的应用均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借助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描述微观物理实在图景会在本质上存在不适应性。在此语境下,我们认为,尽管哥本哈根学派之解释有不足之处,但目前在整体上还没有哪种解释比它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结合量子力学发展史,考察了现有各种量子力学解释和表象的内在联系和主要问题,论证了现有的大部分解释和表象都是从分析力学的各种形式出发构造的,缺少一个类似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赵国求先生提出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不仅澄清了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所笼罩的哥本哈根迷雾,而且分析了质点模型在不同物理理论中的认识论意义,采用康普顿物质波重新构造了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  相似文献   

7.
结合量子力学发展史,考察了现有各种量子力学解释和表象的内在联系和主要问题,论证了现有的大部分解释和表象都是从分析力学的各种形式出发构造的,缺少一个类似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赵国求先生创立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不仅澄清了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所笼罩的哥本哈根迷雾,而且分析了质点模型在不同物理理论中的认识论意义,采用康普顿物质波重新构造了牛顿质点力学的量子对应物。  相似文献   

8.
表象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关键讨论点,在经典力学中求解问题时,可以通过物理量具有固定的数量关系对体系进行描述,而量子力学则是通过表象对微观量子体系进行描述,对于量子力学中表象及其应用的理解,之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宏观经典力学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微观量子力学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连续作用,后者是非连续作用。人类认识的客体在时空序列中的“形象”(状态),本质地与相互作用机制连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实在论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确定性原理是正统量子力学几率解释的哲学基础。不确定性原理赋于电子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缘于电子的点粒子抽象。如果考虑到电子事实上不是质点、结合霍夫施塔特实验结果,就有可能消解不确定性原理的非决定论意义,并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提供实在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于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对于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岩体力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如果仍将其看做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已经不符合该学科的真正涵义。岩体力学研究必须以岩体的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密切结合岩体工程实际,建立正确的力学分析模型。脱离岩体的地质体特征和岩体工程实际将会使岩体力学研究走入误区,并使其研究结果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应该将岩体力学看做是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和力学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这样认识岩体力学的学科属性才能有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损伤力学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损伤力学是近二十年才开始形成和发展的一门新的固体力学分支,它是将固体物理学、材料强度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的理论,弥补了微观研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不足,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天航空、高温高压热力设备寿命评估和混凝土、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质量评估计算,是一门有着无限广阔用途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3.
材料力学课程涉及力学人物、力学原理发展、工程应用历史等诸多力学史知识。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力学史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是目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材料力学的课程特点,对力学史在课程教学中的结合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激情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十七世纪建立起来的牛顿力学体系,开创了科学时代的到来,诠释了科学方法。从此科学真正的登堂入室,一路繁花似锦的走过了三百多年的辉煌历程,为后来的其他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是也为后来的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作了奠基性的贡献。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力学和它的发展,为我们纵观力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在力学开放实验中的辅助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科力学实验是工科基础力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首次接触与工程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实验项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力学实验对设备使用和实验的场地都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在不熟悉实验内容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预习实验,影响了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完成力学实验的效果,延长了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减少了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本文介绍了长安大学力学实验室近年来利用学校网络,建立力学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力学是工科专业较为难教、难学的课程,为了更好地搞好力学教学,本文根据力学教学的特点,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力学课程的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Force in modern classical mechanics is unique, both in terms of its logical character and the conceptual difficulties it causes. Force is well defined by a set of axioms that not only structures mechanics but science in general. Force is also the dominant theme in the ‘misconceptions’ literature and many philosophers and physicists alike have expressed puzzlement as to its nature. The central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if we taught mechanics as the forum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mechanics itself, then we would serve to better secure a learner’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oth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We will attempt to show that mechanics can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is meta-discourse by engaging in Socratic discussion, entertaining thought experiments, comparisons made between force as defined within mechanics as a modern axiomatic system with Newton’s quantitative definition of force, how the concepts of force prior to Galileo and Newton can be used as a teaching aid with respect to student intuitive ideas and how mathematics was brought to bear on what is given empirically. Mechanics provides this opportunity and pedagogically may require it due to its axiomatic nature.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力学中的种种应用,说明了等效变换是力学乃至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不仅是量的方面的等效代换,而且由量的等效可以引起对物理世界最深刻、最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损伤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力学学科,近几十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损伤变量、损伤本构关系和损伤发展方程三个方面对静力损伤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损伤力学近一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论述了大学基础课工程力学的几点教学思考。工程力学课程先要让学生明白两个问题,即首先要让学生理顺力学与物理的关系,其次力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在此基础上,教师除了讲授书本知识外,还可从工程力学蕴涵的哲学思想、工程力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相关性、力学史及工程实例来授课,并充分把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活跃课程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