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芷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芷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监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音的一切演变都是制约性的变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读音演变,中古並母、定母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中以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按照《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声母並母、定母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今音,列表、归纳、分析中古並母、定母在庐江方言今音中的演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归纳整理出了石陂方言与中古音系的对应关系表。方言与中古音的对应条例是确定方言词语用字的基本依据,也是比较词源异同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4.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6.
《桐乡方言志》作为一部全面记录整理桐乡方言的著作,是以地方史志的形式客观地对桐乡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展开系统的调查与整理。志书的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事实和理论并重。志书中的材料及方法不仅能够供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读性,体现了桐乡方言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全浊声母是中古汉语声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辨识和掌握全浊声母字对于研究现代方言及中古语音演变为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掌握普通话意义尤为重要。同时,了解全浊声母字关中方言读送气音这一特征,对于我们利用方言审音辨义,从而理解与掌握古代词义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宜宾位于四川南部,至今为止,对宜宾话的语音系统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文章在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李荣先生等设计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的基础上对宜宾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两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提高当地人学习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宜山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广西桂柳话的一支,庆远语音为其标准音。作者在本文着重考察两个方面:一、宜山话现代音系;二、中古音在宜山话中演变状况。文中调查用字及中古音类主要依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和丁声树编《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并适当参照《广韵》和周祖谟《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所用音标,除由于印刷原因将舌面前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jqX 标注,舌根鼻辅音改用汉语拼音 ng 标注,舌尖前不圆唇元音以 I 标注外,余悉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并且除特殊情况外,国际音  相似文献   

10.
《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相似文献   

11.
《考试说明》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此考点的能力要求是“识记”,即识别和记忆;所涉及的考试范围是“现代汉语”,而不包括古代汉语语音;考察的对象是“普通话”,而不会涉及到方言;考查的要点是“字音”,能识别字音的正误,而不考语音的拼写。  相似文献   

12.
钱大香 《文教资料》2008,(29):35-36
本文利用<现代汉语方言语音词汇库>语料库材料,对汉语19个方言点3000多常用词中所包含的汉字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一是方言中有音无字的现象在一些方言区存在较多,二是19个方言点共有汉字的数目出乎我们的想象,只有1028个.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锦屏方言是指锦屏县人所使用的语言。在锦屏方言中,有许多有音无字的口语词,借由语音、语义及古籍文献佐证,来探求记录它的用字。  相似文献   

14.
贾善翔著的《南华真经直音》是宋代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南华真经直音》与《广韵》声类相比,贾善翔音切反映了宋代通语语音的演变和当时四川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宁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张成材(一)本文从《广韵》的声母出发看西中古声母在西宁今声母中有几种读音,从而宁今声母的读音。《广韵》代表了中古音为研究汉语古今语音演变,总结语音演变规系,西宁音指的是西宁今音。因此,本文律提供例证。也就是酉宁方言的声母和...  相似文献   

16.
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作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总结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分派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没有现在普通话中属鼻韵母的字等。此项研究对于掌握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澧的反切联系法对汉语音韵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切韵考·声类考》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浊声中把三十六字母的“明”和“微”合为一类 ,是一种失误。微母字多数方言皆读零声母或 V、b,只有广州话全部保存上古音 m,说明广州音最接近中古音而兼具上古音的语音特色。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前期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以来,汉语又读字的读音大多发生了变化。国语中具有常用音和又读音两读的字,今多读常用音;具有读音和语音两读的字,今多读语音。  相似文献   

20.
音韵学是中国语言学的一个传统学科 ,其研究成果不仅为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方言调查、古籍整理 ,以及进而探索汉语与汉藏语系其它语言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 ,而且对古文教学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拟就后一个问题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略陈管见如下。一、音韵学理论与古文语音教学在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字的审音、正音问题。一个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为什么如此 ?都需要借助音韵学的知识才能得到圆满解答。譬如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房”字 ,有的教材注作p偄n犂 ,道理何在 ?如果我们了解了清代著名音韵学家钱大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