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造词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渗透了汉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对汉语造词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寻求其对等物复现的过程。汉民族的意象性思维、“取象类比”思维、“随机”“意合”思维、“平稳”“对称”思维等方式,都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造词过程中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从而使汉语词语具有情感美、形象美、含蓄美、自然美、和谐美的特征。造词是反观民族思维方式的绝佳“窗口”。  相似文献   

2.
比喻造词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词方法,它是利用已有的造词原料,着眼于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通过比喻手法而创造新词的方法。长沙方言中用比喻修辞手法造词可分四种类型——前喻式、后喻式、中喻式、全喻式等。这些词语以具象表达抽象,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体现了长沙的地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字构形是汉民族思维的投影,汉民族思维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其中,具象思维是汉字形象性的构形理据,整体思维是汉字整合性的构形理据,辨证思维是汉字有序性、平衡性的构形理据,主体思维是汉字人文性的构形理据。  相似文献   

4.
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决定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汉语修辞与汉语语法一样 ,深受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征 ;汉民族重整体、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简约含蓄的特征 ;汉民族求同一、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整齐匀称的特征 ;汉民族讲对立、求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错综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英汉民族在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内隐文化上的不同深刻影响着各自的语言结构。从整体上看,汉民族注重综合性、直观性、辨证性等思维习惯,客观上形成了汉字的形音会意表征特性,属表意文字;而且由于汉字具有更突出的概括性,就使其造词功能极强。英语民族注重个体性、分析性的理性思维习惯,客观上形成了英语单词的拼音文字发展方向,其形只写音不写意,是线性文字;同时英语单词具有表意的具体性,造词能力不强,因此英语词汇的需求量很大。  相似文献   

6.
比喻与传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古今汉语中,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西思维的差异与比喻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思维方式都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此中西早期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比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西方文化发展了一套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式,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则保存了许多具象的成分。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比喻的不同;西方人更倾向于将比喻作为一个外在的修饰,而中国人则将比喻作为思维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西方的比喻更复杂,繁复,中国的比喻乘法,明快;西方的比喻倾向于写实,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写意;由于价格观的不同,中西比喻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言语修辞活动中,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修辞活动中折射出汉民族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纷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含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汉语"马"词群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丰富的一个词群,对其进行造词理据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马"词群的造词法。在这些造词理据中,单纯词使用的是同源性造词理据和模拟性造词理据;合成词表现出来的是直接性理据、相似性理据和相关性理据;熟语中,成语的造词理据是典故性,惯用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歇后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谚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具象性是以具体实在、表象可触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延伸的基点,来表达丰富内涵词义的一种特性。在汉民族语言中,这种特性普遍存在,尤其是名词往往运用这种方法来构词。方言中的名词也不例外。这些词语通过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把外在词形和内在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不同的功能类型。汉语中的名词之所以有这种特点,是因为深层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在造词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具象性是以具体实在、表象可触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延伸的基点,来表达丰富内涵词义的一种特性。在汉民族语言中,这种特性普遍存在,尤其是名词往往运用这种方法来构词。方言中的名词也不例外。这些词语通过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把外在词形和内在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不同的功能类型。汉语中的名词之所以有这种特点,是因为深层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在造词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比类取象”“依类象形”,因此,汉字的表意性、形象性、直觉性、非理性等特点非常突出。汉语言文本及其组织形式也鲜明地反映着汉民族具象思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这种积极修辞格被人们广泛运用,它不仅是作家经常于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而且也是理论家阐释哲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是频繁地运用比喻手法表情达意.综观古今,修辞学著作几乎无一例外地郝将比喻列为汉语的首选辞格.可见,比喻在我国传统修辞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17.
英汉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象与抽象、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析、本体与客体、顺向与逆向等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语言的特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人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与语言生成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五个方面:①英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②英民族偏好分析思维,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③英民族偏好直线思维,汉民族偏好曲线思维④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⑤英民族偏好形式逻辑,汉民族偏好辨证思维。对比了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民族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存在大量四字成语的原因,即偶对思维,尚古思维和具象思维,井提出了对成语中的虚义部分和成语中的形象部分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成语中的文化色彩传达到英语中去。  相似文献   

20.
比喻造词辨正南通市启秀中学徐杲一、是比喻造词还是词的比喻义时下不少学者将比喻造词和词的比喻义混为一谈①,究其因是光盯住了二者的共性而忽视了二者的个性。二者尽管均借助了比喻,却分属词汇学中的两个分支“造词法”和“词义”,因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喻造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