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人麦克·摩尔2002年创作的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在全球放映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奖。在国际纪录片协会举行的历史上最佳纪录片的评选中该片名列前茅,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该片不仅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称赞,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仅在美国就创造了129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纪录片。一部纪录片能够受到观众如此喜爱和欢迎,原因何在?本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该片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特殊的门类,以真实的影像和声音记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内部的各种联系与发展。美国纪录片大师罗恩·弗里克游历25个国家、耗时5年完成的纪录片巨作《轮回》以无旁白的方式通过大量纪实的镜头语言真实展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震撼的画面唤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生命轮回的本质揭秘。  相似文献   

3.
在纪录片专业频道成立之前,没有人相信单一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领域生存,但当Discovery频道一马当先创办了纪录片专业频道并一举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BBC纪录片频道接踵而至, 共同瓜分纪录片专业频道领域的市场份额。作为纪录片专  相似文献   

4.
付慧青 《青年记者》2017,(32):107-108
东西方文明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两大文明,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人类学纪录片中体现得也较为明显.本文以《藏北人家》与《北方的纳努克》两部人类学纪录片为例,分析东西方人类学纪录片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差异. 《藏北人家》是中国导演王海兵1991年执导的一部人类学纪录片,曾入围法国国际音像节(FIPA)并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大奖、全国电视外宣节目荣誉奖.该片详细记录了牧人措纳一家在藏北草原上一天的生活,反映了藏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适应中建立起的一种和谐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心理和他们创造出的独特的游牧文明.《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于1922年1月出品的人类学纪录电影.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两部作品在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1984年,就在常熟电视台获批成立的同一年,常熟台自己创作了一部电视片《请来常熟喝杯茶》,从此,常熟台开始了对纪录片创作持之以恒的探索。至今,常熟台已有180多部纪录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送到江苏台及其他省、市电视台播出,每年还有20多部纪录片通过中国黄河电视台传送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凭借纪录片创作的实力,常熟台加入了江苏国际频道"长江国际电视联盟",受邀参加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常熟  相似文献   

6.
国强 《记者摇篮》2014,(9):45-46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一贯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回归荧屏,给观众带来了新一轮的视觉盛宴、美食狂潮和超越美食的思考。艺术源于生活,但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复制。同样作为艺术品的纪录片,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并不仅仅是用我们先进的摄像工具精细地复制我们的生活,在描摹生活的同时,它更应该传达一种艺术美感,抒发一种  相似文献   

7.
郝静静 《视听界》2006,(4):90-92
在纪录片专业频道成立之前,没有人相信单一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领域生存,但当Discovery频道一马当先创办了纪录片专业频道并一举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国家地理、B B C纪录片频道接踵而至,共同瓜分纪录片专业频道领域的市场份额。作为纪录片专业频道的行业翘楚,Discovery频道有着一套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正是这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和理念,使得Discovery频道的收视率节节攀升,创造了美国电视频道发展的奇迹。频道专业化美国和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电视产业,频道专业化的程度也代表了世界传媒领域的最高水平。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8.
美国探索频道是全球最大的纪实片制造商,它的节目也被认为是最好的纪实节目之一。纪录片《毁灭瞬间》是美国探索频道于2009年2月播出的科普纪录片,共6集,每集25分种左右,主持人朗·彼兹。该纪录片集结了精心选取的、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不同的毁灭性事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环境生态保护成为美国乃至西方纪录影片的热门题材之一,一些环保题材纪录片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成为各类评奖活动的赢家。如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制作的环境议题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又译为《令人难堪的真相》)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弗拉哈迪完成了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纳努克》,他花费了10年时间拍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极地生活。《纳努克》也许是最早关注人的自下而上状态的纪录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纪录片虽然经过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或日“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与生命.然而,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纯真实、客观的记录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本文即从传播学的“把关”理论说起,探讨纪录片的客观性问题. 从“把关”理论谈纪录片“纯客观”的不可实施性 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起源于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在二战期间对美国家庭食物购买决策的研究.1950年,D.W.怀特(D.W.White)采纳并运用了这一概念,对美国一家报社电讯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做了个案研究,把该编辑取舍新闻的行为称为“把关”行为,从而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建 《视听界》2010,(2):105-106
2009年4月10日-12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2009国际获奖纪录片专题片解析及社教类节目创作研讨会”在浙江临安举行。金坛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成员与会,观摩了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的50多部获奖纪录片,以及2008年和2009年的国际最新纪录片,与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张丹 《新闻世界》2013,(9):240-241
2009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运用了大量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宣教色彩的纪录片。本文分析了《海豚湾》的主题、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在亲历和分析美国纪录片对社会事件的影响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纪录片的品性、责任, 强调中国纪录片应注重“内容-大众传播-影响力-市场”这一链条的打造。此外文章还对纪录片的价值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西安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过河》真实记录了一位农民三十多年来在渭河上摆渡的生活。全片没用一句解说词,充分调动镜头语言和现场同期声,诠释和表达了编导独特的艺术思考和崭新的创作理念,反映了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共生共存的现状。该纪录片放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并于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数码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唯一奖项——最佳  相似文献   

18.
阎安 《声屏世界》2011,(10):41-42
在中国纪录片史上。曾有过纪录片究竟是“再现生活”还是“表现生活”的论争。近年来。随着创作理念的更新,我国当代纪录片在题材选择、表现方式、艺术手法、生产营销运作机制和批判力度等诸多方面有所突破。纪录片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变迁更引人注目。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轨迹,对生活纪录片创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