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当代文学中经典作品的确认以及转换,成了现当代文学评论乃至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文学史写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文学经典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文学经典的消解除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外,还有复杂的文化因素。现当代文学史构建中文学经典的形成与消解都与人们重新发现那些当时非经典作品中的当代因素和新的审美价值有关,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处的国际文化环境、地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阅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人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阅读文学经典的类型比较单一,数量较少;欠缺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与方法;亟需教师在阅读和欣赏方面给予指导。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引导学生认识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教师定期给学生推荐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书目,传授阅读与欣赏的方法;依托学生文学社团,开展文学经典讲解和阅读活动,塑造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在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如何协调处理好文学史实讲授与作品分析之间的矛盾,从经典赏析、师生互动、阅读方法、创作训练等四个方面尝试建构"经典阅读"的理念与模式,力图为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文学经典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中学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引导和教学,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还原生活,改变仰视经典的心理;二是帮助学生识别经典与糟粕;三是立足课内阵地,教出经典篇章的魅力;四是以读促写,在经典精神的指引下摒弃虚美文风。四个举措涉及课内课外,读写相长,文道并焕,旨在强化经典作品在语文素养乃至人格素养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晨 《语文知识》2009,(3):70-71
现代文学史上许多公认的经典之作,在当下并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屡见不鲜,被称之为“两极阅读现象”。研究者从“史”的角度出发,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强调其文学史价值;而作为一般读者的学生,则比较偏重个人的审美趣味。两者的龃龉是两极阅读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隔膜。细究起来,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对时代性较强的经典文本的阅读中。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理应在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在文学经典作品的浸润下探寻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阅读在大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经典受千百年历史发展的检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诸多原因,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亟需改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和作品的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人文学科的理论对文本的解读,在各自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其中,美学对文学阅读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美学和文学阅读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美育。  相似文献   

8.
东方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可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中古东方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东方文学实力较弱但却放射异彩,现代东方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高校的文学史教学中,以现代性为中轴而展开的“史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学文本以及相应的阅读体验则备受冷落,这是当前文学史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问题。文学史教学实践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归文学本体的文本细读,进行社会文化视域下的经典阅读,基于历史语境和阅读体验展开多方对话,在完整文学版图内强化板块间的关联呼应,文史互证突显文学史生成的繁复性,跳出现代性的藩篱,打造以“对话”为内核的互文性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的时代下,使得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面貌逐渐有所转变,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将较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有所改变。如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在增加广大市民对汉语言文学阅读的渠道的同时,也冲击了广大市民对于汉语言文学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如今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来挖掘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方式,从而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本篇文章中先针对网络环境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带来的优势与冲出展开详细分析,继而提出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历来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在文学教育的体系中,经典无疑占据很大的比重,是文学教育长期赖以支撑的构件。它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在经典的学习上,他甚至说对学生“必须加以强制学习的训练”。当代语文教育学者王荣生从教材角度把经典归为“定篇”,说定篇的学习“不俯就任何学生,不管他们生活处境如何、阅读情趣如何”,“每个学生都应该按同样的要求去学习、掌握它”。可以说每个有责任感、有长远意识的教育者,都深知经典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当我们真正地去思考教育领域的现实时,上述的期待更是加剧了这种对经典被漠视后的忧虑。学生不爱经典作品,所读所爱的却是与经典取向背道而驰的大众文化(作品)。这不能不让我们好好地反思其中的深层原因。本文拟从几个维度来反思这一问题,试图理清经典与大众文化的某些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当前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现状却不甚乐观。本文以唐山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其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阅读问题,了解和分析他们对英语文学阅读的个体愿望和对阅读环境的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以期改善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  相似文献   

13.
肖凤华 《海外英语》2012,(13):82-84
对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鉴于学时的限制,英语专业讲授文学史的方法必须得当,要求及时、高效。将文学史格式化,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信息量。将中文诗歌"起承转合"的赏析方法运用于英诗的教学和赏析,梳理情节阅读原著,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探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进文学,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从而欣赏到经典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经典",历来的批评家、作家们曾给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观点也远不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何谓文学"经典"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对于文学史的深入了解及相关的阅读经验,列举出若干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作品并予以扼要阐释,认为这些作品映证了南非作家库切关于文学经典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学经典更是人类文化精粹的积淀,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被众多读者所传诵的文本,它总结并隐喻了一个时代,有恒定的文学价值。同时它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发展,使文学经典又具有流动的特征。它的变动符合变化了的时代与人们重新审视经典作品的需求,并被多数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史     
导读平台作为一名中学生,读一点文学史自然会使我们了解文学的变迁和发展。然而,本期《文心·名家经典阅读》中却为你点明了文学与文学史的关系──带孔的铜钱与串钱的钱索子的关系。有钱没钱索子,钱就会散;有钱索子没钱,钱索子就毫无价值。因而,王仰之先生告诉乐华:读文学史一定要先读文学,至少也要边读文学,边读文学史。王仰之先生的观点,我想对当代的中学生,也应该是有一定教益的。大家还是从文章中细加品味吧。  相似文献   

18.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由于西方文化强势存在,当前西方文学仍然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世界文学的主导,影响其发展的方向.在英美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经典的作品,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西方社会形态与人们生活形态.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阅读与分析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具体的发展脉络,而且还有利于把握中西文化差异,深刻认识西方文化.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赵欣 《现代教育》2004,(11):32-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收录了宋代以前较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应当和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相结合。以具体的作品来确证文学史的发展进程,通过文学史对于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特征的描述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就宋代以前的中国文学作品而言,其主体的艺术形式是“诗”和“文”,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把握这一总的特点,方可找到进入中国传统文学世界的通途。  相似文献   

20.
杨宏 《教育导刊》2014,(11):78-80
高中生在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时有一种距离意识,体现为时空距离以及认知和审美上的距离,这种距离意识导致学生有效阅读无法实现,无法进行审美阅读,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应具有一定的应对策略,以缩短高中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的距离,使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有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