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长期积淀和历史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追求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和"即中和,"和谐"是儒家和谐思想的最高境界。儒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研究传统和谐思想的内涵对于形成既思想统一、人心凝聚,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3):31-32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于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物性格鲜明的刻画,优美的语言表达,充满韵律的诗歌无不散发着和谐之美。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可以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和谐"的含义,以服务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一种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要通过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本文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发展,用辨证统一的观点讨论了和谐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提出了在新课程中引入和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同样,在构建"和谐贵州"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龙生 《华章》2007,(1):49-49
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学发展观"到"和谐社会",反映了我国在治国理念上正视和尊重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体系之一的道家以其"道法自然"思想,在实现"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着巨大的启迪和借鉴价值,同时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的许多法律思想,也对我国社会民主法制的完善和实现和谐法治有着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漫长的历史变迁,无疑使得中西方社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志趣各异而又相通相融的“和谐”思想。这些关于和谐的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党中央执政能力水平的体现,也是我国的社会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发展意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的体现。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来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挖掘中西方社会“和谐”思想及其潜在价值,对当前…  相似文献   

10.
和谐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德育研究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谐德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借鉴西方文化中"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公正即和谐"的文化思想,吸纳教育学、社会学中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1.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当下,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必须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理论建构与现实生长对接、继承传统与批判创新统一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和谐精神生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丰富伦理内涵与明确道德价值指向的概念: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性,和谐社会强调共享与共识,其本质则在于"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制度设计与操作层面的实践追求,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且还指明了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方式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自学考试的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当前,要实现自学考试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选拔人才、服务社会的办考理念,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和考试机构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自学考试体制,坚持"以考生为本"的办考方针,努力增强为考生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身心和谐的社会,是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孜孜以求的永恒命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论述正义、探讨建立和谐城邦的著作,在构建人自身身心和谐关系方面,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与威尔逊理想主义存在着一些相同点:道德理想在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多边机制等。由于价值理念的差异,和谐世界理念与理想主义相比也有以下不同点: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类整体角度出发思考中国发展,运用和谐思维解决国际争端,和谐世界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理想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强调当今的"和谐教育"是在新世纪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具体背景下提出的。作者将"理想国—理想教育—理想人"三者相互承载的关系作为讨论和谐教育的基点;从跨文化的对话提出,和谐哲学思想对于实现教育和谐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实中五对矛盾关系,进一步印证了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哲学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中国选择怎样的战略实现民族复兴,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自己国家利益,和谐世界理念应运而生.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和谐世界理念有其内在机理和必然面临的挑战.而和谐世界理念的真正价值则在于促进世界和平并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打破中国威胁论,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