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观众,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和观众对媒体的期望。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它所拥有的新闻和信息资源,又远远少于中央和省级媒体。因此,如何用足用好现有新闻资源做好新闻的典型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谢礼 《新闻前哨》2011,(3):72-73
时代需要典型,时代造就典型。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一段难忘历史的精彩浓缩。作为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形式,典型人物报道对一段时期里社会各界中最具代表性的先进人物进行重点聚焦,用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来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让典型人物在受众心中引起共鸣,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3.
时代需要典型,时代造就典型。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是党报一项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的变化,典型人物宣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让典型人物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牛耕 《青年记者》2002,(10):29-29
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典型。同样,一个具体的典型人物,其思想和行为也是随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刘甲坤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然而,由于人们对典型人物的认知定势和期待定势,刘甲坤本人的发展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对新闻界关于典型的标准和典型宣传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戴欣 《军事记者》2006,(2):20-20
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传媒应该加强典型报道,但更应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什么是宣传绩效?宣传绩效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宣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测。当今,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往往是衡量一次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如何让受众知晓典型人物,关注典型人物,理解典型人物,喜爱典型人物,使典型报道更能吸引人、更具生命力、更有时代意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们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让典型人物报道充满“诗情画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诗情画意”写典型真实情…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件”。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担负着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怎样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就是办报人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要使典型人物报道成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号召力,关键是要让宣传的典型人物真正树立起来。 让典型人物真正树立起来首先要精心选择好典型。发现典型、选择典型,是报道典型、宣传典型的第  相似文献   

7.
张楠楠 《东南传播》2021,(12):135-137
中宣部在2021年8月31日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媒体融合时代,怎样让典型人物以更立体、更饱满的形象走进人们心灵,用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引领时代正能量.本文结合"时代楷模"孙丽美的先进事迹报道,从用时代精神把脉典型人物、用真情实感激发心灵共振、用交互传播提升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时代必然孕育着伟大精神,而先进人物就是践行伟大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要准确把握与时代同频同向共振的脉搏,用心用情用力地挖掘到典型人物体现时代精神的切合点,让典型人物彰显出力透纸背的时代"大格局";同时,通过生动细节、鲜活语言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映衬出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实现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典型报道一直都是新闻宣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以其甘于奉献,无私无畏、舍己救人、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赢得观众的爱戴和尊重,以至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下一些典型人物的报道与受众的需求还尚有距离,一些新闻记者费尽心力采制的人物报道,并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的人物报道被披上了“高大全”的外衣,让观众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0.
典型人物形象的出现,经过媒体的创新报道,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是典型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闻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现在我们费心费力做出的很多典型人物报道,有些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生动性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相似文献   

11.
林晨 《视听纵横》2006,(5):115-116
典型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采访好典型人物,完成出色的报道,尽可能地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是一个记者的毕生追求。本文试以采访典型人物中的点滴体会求教行家、同仁。一、不能用“高大”苛求典型谈到典型人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刘胡兰的“英勇无畏”、董存瑞的“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是一种对社会能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报道。这里的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事件以及典型问题。典型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典型。正面典型人物也就是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风貌,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顾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50年代有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孟泰等的报道,60年代有关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的报道,70年代末有关于陈景润等的报道,80年代有关于张海迪、蒋筑英等的报道,90年代则有关于孔繁森、韩素云、徐洪刚、徐虎、李素丽等的报道。这些…  相似文献   

13.
李颖 《传媒》2013,(1):71-72
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众多典型人物:雷锋、焦裕禄、时传祥、吴吉昌、王进喜、孔繁森、张海迪、任长霞等.这些楷模感染、激励、鼓舞了无数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些年来,典型人物虽然时不时地在媒体上推出,但已经没有能像以前那样产生轰动效应.一些主流媒体推出的典型还经常在新兴媒体上被质疑,甚至恶搞.在社会多元、渠道多元、价值观多元的新媒体时代,还需不需要典型报道?时代楷模的典型报道如何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反映和表现先进模范人物的一种重要报道形式,是对一定时期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人进行的重点报道。典型人物报道中渗透着时代的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和象征。社会需要有体现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的典型。作为报道张志旺的记者,对如何采写重大典型有了更深的体会。本文以全国道德模范张志旺报道为例,剖析如何找准典型人物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以往那种常规性的典型报道模式正逐渐失去它往日的魅力。新时期对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挖掘好、宣传好重大典型是地方主流媒体的重大政治责任和主要工作任务。如何加强典型报道,让典型人物特色鲜明地站在读者面前,使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鹤壁日报社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郝迎利 《新闻知识》2012,(8):105+72
典型报道一直以来是媒体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多元化的呈现,人们对典型报道逐渐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尤其对原先那种僵化、死板、脱离实际的"半人半神"的典型无法接受。但是典型报道毕竟蕴含着主流社会所推崇的价值观,仍然需要它来发挥党报引导舆论、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对党报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努力塑造出读者乐于接受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先进典型人物,必须要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17.
岳金宏 《采.写.编》2017,(5):27-28,25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高度示范性、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的深入报道.典型报道是党报的舆论手段,也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所特具的竞争优势,其作用是通过典型,引导一般带动全局.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不仅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读者,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对媒体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能否认宣传那些事迹“惊天地、泣鬼神”的已牺牲、殉职或病故的典型人物给社会所带来的良好效应,但我们也得承认如果我们宣传的是一个活着的典型人物,其感召力更大些。因为典型人物是时代的精神模特儿,宣传典型就是为社会公众树立楷模,让人学有榜样。如果这个典型人物是活生生的,人们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就会吸取精神力量。现代的追星族们,追的总是那些引领社会时尚的人,却很少去追故人。因此,我们宣传典型人物,要尽可能地多宣传活着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9.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2):18-20
可敬、可信、可学,常常作为衡量典型人物报道是否成功的尺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敬,是典型人物的闪光点;可信,是典型报道的立足点;可学,是典型宣传的落脚点。三者兼备,典型人物报道便具备了一定的感召力。而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则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如何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确保典型报道的真实性,力求典型宣传的贴近性。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凡是能够叫得响、立得住、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典型人物,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等,无…  相似文献   

20.
人物是新闻的主角,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人物典型纷纷见诸于各类媒体。虽然媒体上塑造的人物典型越来越多,但是回首一下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典型人物不典型,典型人物无魅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可分为人物不够典型、事迹不突出,记者采访不深入、采访不到位,写作能力有限等。如何让典型人物"典型"起来并深入人心?笔者对此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