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引言 关于翻译本质,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论述和研究。许多学者指出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实现文本信息的对等基础上,兼顾文化再现。而以美国的尤金。奈达、英国的纽马克等语言学理论的译论家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科学,因为语言学的发展揭示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规律。2007年,莫娜?贝克教授演讲中提出的“翻译的本质是重述”引发了学者们关于翻译本质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探求“翻译的本质是重述”这一命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张鸿凡  曾薇薇 《海外英语》2011,(10):234-235,24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西方译学巨匠,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纵学派和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打破了传统的译学研究范畴,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该文论述勒菲弗尔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并指出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3.
对等互译是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键,但实现对等互译并非易事。本文旨在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探讨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以及相应的翻译手段,从而更准确地翻译,提高译品质量,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5.
翻译功能理论的可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与原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应该在分析原的基础上,以译预期功能为目的,坚持“功能 忠实”的标准。在翻译标题、广告及谚语等时,翻译功能理论对所运用的译改写、融合、删除等方法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系。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7.
奈达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翻译家和译论家,他的主要翻译实践在于圣经翻译,由此演化出他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是他翻译理论的核心,对于实践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的翻译理论的诞生对于翻译学建设十分重要.但是他的译论远非完美,本文将对奈达译论做一番梳理和评介.  相似文献   

8.
在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对等现象,这些不对等现象体现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如何正确解决不可译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地趋同,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翻译不可译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创造法和意译法四种翻译策略,旨在克服不可译性对译文内容造成的影响,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是翻译界首先使用的术语, 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警示性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其最佳英文对等语是"signs".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研究模式不是译学研究模式的特例,而是与译学研究基本模式相一致的.与比较模式和因果模式相比较,目前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成果最少,这跟过程模式研究中牵扯因素多,难以探清译者"黑匣"之谜有极大的关季.深入探讨公示语翻译理论,除了探究新问题和转换研究模式之外,还需要"立足译学本位,参照其他学科"对公示语翻译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架构.  相似文献   

10.
影视字幕为目的语观众服务,让其获得与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入语读者在领会译文时与原语读者在领会原语文本时的反应一致有相似之处。本文从影视字幕翻译的具体实践入手,借用热播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的字幕英译,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如何有效运用于字幕翻译,使其在语言、文化和艺术三方面达到对等以及译者为达到功能对等所采取的具体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翻译有着自身的特性,翻译中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观众充分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语观众为本,与字幕翻译的目的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字幕英译文本为依据,分析了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采取的翻译策略,揭示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思琪 《文教资料》2011,(11):52-53
本文立足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翻译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汉语成语翻译问题上的应用。以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为今后的成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对语言学、翻译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日热映的<功夫熊猫>为个案研究,从"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两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翻译理论对影视字幕翻译的解释力.从而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指导翻译实践,尤其是影视字幕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变译策略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考试周刊》2009,(32):31-31
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数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不断钻研,并把重心放在了全译上.以求达到翻译对等。然而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对等是很难,甚至说是不可能达到的,黄忠廉教授对翻译变体理论的提出为诗歌译员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功能理论给了变译策略很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标准和策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功能理论、变译定义及变译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期说明将诗歌翻译与翻译变体理论结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奈达提出的对等翻译理论目前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20世纪末,随着文化研究大潮的冲击,翻译理论及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对于翻译对等理论及其文化转向,包括这一转向在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与现今的翻译教学中起到的转换作用,以及对这一转换的辩证思考及其意义,笔者在文中进行了论述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姜丽 《文教资料》2010,(5):44-46
本文通过对尤金·奈达和约翰·卡特福德各自的代表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语言学翻译理论》中所涉及的母论、意义、对等和形式等概念进行比较,论述了两种译论中相似概念的不同之处。尽管同属于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奈达和卡特福德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各自的翻译理论,同一个术语在两种译论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清晰地把握两种理论中的不同概念,将有利于我们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当中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将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不可译情况出现的部分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惯用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针对惯用语的这些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迭功能对等理论,可采用套译、直译或直译加注、意译来处理惯用语翻译中的问题,从而把原语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20.
张永中 《海外英语》2012,(4):175-176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中顺应和变通策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