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像”和“象”都是常用字,目前使用比较混乱。 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的注脚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此后科技术语中天象、物象、象散、象点等均用“象”,在用字上一般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和分歧意见。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恢复了“像”字,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  相似文献   

2.
1987年11月第2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己经改掉了“像”简化为“象”的现象。“像”简化为“象”已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一子下改过来,人们觉得有些不习惯。 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有“象[像]字条,但在语言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如“画象”就有歧义,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画的像”,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画大象”。于是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给“象[像]”字条作了注释:“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但这个注释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了纠正“象”、“像”的混用现象,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抽去了“象[像]”字条。可是,两年来报刊上该用“像”而用“象”的情况屡见不鲜,连中学语文课本也未能改正过来(估讨下次再版时修订),光靠小学语  相似文献   

3.
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像”字已简化为“象”,也曾言明,如果使用中出现二者意义可能相混时仍用“像”。然而在三十余年的应用中,由于人们疏忽大意或考虑不周,因相混而引起歧义的事总有发生。比如“他下午4点才赶到动物园,象很疲劳,便匆匆转了转回家了”;又如“督促引导不是包办代替,象代替孩子做作业,是没有好处的。”这两句中的“象”就容易误解为大象。又如“象脚鼓”、“象鼻虫”、“象海豹”、“象牙会脱落”、“象妈妈”、“象尾巴在摇摆”等语句也是很易发生误解的。有鉴于此,1986年国家语委在重新颁…  相似文献   

4.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造成“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汉语中“象”和“像”长期在多个义项上交叉使用,这一习惯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两个字的选择。二是“象”和“像”在表“形状”这一义项上的界限不…  相似文献   

5.
“象、像、相”应该各司其职辽宁省沈阳市王宝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意义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可时至今日,我们从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在“象”“像”和“相”的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象,《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像,《说文》:“像,象电。从人,从象,象亦声。”相,《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象”与“像”读音相同,都读为 xiàng,“相”有两个读音——xiāng和 xiàng。因  相似文献   

8.
象:我姓“象”。像:我姓“像”。象:我念“xiang”。像:我念“xiang”。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像:怎么不一样?象:我的用法有许多。像:我的用法也有许多。象:我具体有以下几种用法。像:我的具体用法也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象”、“像”都读作xiàng,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为“像”的简化字。这样一来,“象”“像”就是音同而义不同的两个字,使用时不能随意混淆。 “象”的含义有以下几种: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②形状、样子。如“现象”、“印象”、“形象”、“假象”、“象征”  相似文献   

10.
在较长的时间里,象作过像的简化字使用。可是1986年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因此,象也就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使用了。我们必须清楚象、像二字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1.
象:我姓“象”. 像:我姓“像”. 象:我念“xiàng”. 像:我念“xiàng”. 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 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 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 像:怎么不一样? 象:我的用法有许多.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13.
和汉字打交道的人都知道,有些字稍一不慎,便会张冠李戴(dai)。比如有单人的“像”和没单人的“象”,加三撇的“彩”和不加三撇的“采”,等等。工具书在处理这些字时,自应分外小心才是。可惜,在查阅《现汉》时,还是发现偶有失误。试举一例: 《现汉》2002年增补本第312页,“渡”字第一个义项是:“由这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握汉字的字象特征,遵循小学识字的规律,遵循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外引内联,字象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文章提出了“外引内联,字象识字”的小学识字教学新主张。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沈、孚二字早已释出无庸赘言,然似尚有置喙之处,故不揣鄙陋以陈之.沈,甲骨文作(?)等形,但这已是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殷后期的汉字了.故这几个字的原始造字本义的第一种可能,应分别是“沈牛于水以祭”、“沈羊于水以祭”和“沈人于水以祭”的祭名(也是用牲法);而字形的分析也宜分别说为“象沈牛于水中”、“象沈羊于水中”和“象沈人于水中”.我以为这种本义的可能性的存在,似不宜轻易地断然排除.汉字源远流长:昨年在山东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发现了四千年前新石器后期龙山文化的一件五行十一字的陶刻汉字,一九二一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以及解放后在西安半坡等地发现了六、七千年前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的我一向认为是文字的几十种陶刻汉字.汉字既有六、七干年的历史,许多汉字的资料无疑还会陆续有所发现,或许会从地下挖掘出证明沈字这第一种本义的存在的文字资料的.  相似文献   

16.
平日阅读报刊,我发现报刊里“象”“像”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学们的作文中,使用“象”“像”出错频率就更高了。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有些同学不清楚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这里,我就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作点介绍,供同学们参  相似文献   

17.
自古而今,关于“象”的理解可谓是见仁见智,但是对于南朝山水画家宗炳的“澄怀味象”之“象”,论者甚少,而理解了这个“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和鉴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我将试着对“象”范畴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理解“象”中蕴含的美学与哲学价值,具体分析“象”和“道”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宗炳的人生际遇,揭示“澄怀味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今天公布了2006年社会语文运用的十大差错。这十大差错是: 1.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象似性研究,就“老”字最初符形与符义之间直接的映像象似性,到符形历时演变中的拟象象似性,到符义网络之间隐喻象似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理清了“老”字历时演变中的象似性发展脉络的同时,为探索汉字中的“象”思维,提供了一个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汉字宝藏包含着智慧,犹如煤炭蕴着光与热的巨大能量,只有把它点燃,人们才能感到它的温暖,得益于它的光芒。汉字具有“联想”功能,这是无争的事实。但汉字的这种“联想”功能还不等于学生的“联想”思维的能力和品质,不等于学生的大脑潜能得到了开发。尤其是学生的年龄小,特别是一年级儿童,识字刚刚起步。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效地发掘、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创造了“汉字开花”这一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汉字开花”现场扫描话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