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入侵者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物种迁移也日渐增多,而一些有害物种趁虚而入,跟随交通工具、人畜、实验等迁徙到了别的地方,它们被专家称为“生物入侵者”。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生物入侵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有义务去了解和研究这些“生物入侵者”,做有环保意识的人。活动目标⒈了解“生物入侵者”的基本含义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活动思路⒈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文字、图片。⒉走进生活中去调查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2.
谈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通过循环维持动态平衡。如果生态循环系统中进入了新的化学物质,或某些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积累过多,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平衡能力,那么,生态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就形成了环境污染。所谓环境污染,就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自然环境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的机能,造成污染和公害。 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破坏了人们正常生活的环境平衡,严重危害人体和动、植物生长,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化学工业由于使用的化学原料数量大,种类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也就具有数量大、成份复杂,含危害物质多的特点。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占各类污染的80%—90%。随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在讲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讲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原生态”就是最初的生态,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破坏的自然本态。在原生态中,生物的一切特征和习性都是天然所成,生物与环境呈现着一种天然的和谐。“原生态作文教学”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原生态作文”为关键词在“baidu”上搜索。相关网页近八万。从网上可知,  相似文献   

5.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对“寄生”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那么,寄生植物是否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而营自养生活呢?除了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外,是否还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收水和无机盐呢?寄生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哪些类型的植物才有寄生现象呢?寄生现象与人们的生产有什么密切关系呢?我们初一年级生物活动小组学生和我们的辅导老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对植物寄生现象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鹦鹉是女的     
父亲给儿子买了一只鹦鹉,然后乘车回家。在车上,父亲问儿子:“你知道这只鹦鹉是男的还是女的?”“女的。”儿子回答说。“你怎么知道的?”父亲又问。车上鸦雀无声,只听儿子不慌不忙地答道:“你没看见它嘴上涂上了口红吗?” 世界鹦鹉是女的$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陈蔚茹!老师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和省教委下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指出;“小学自然、社会,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同时又指出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国防、交通等教育“均不单独设课,也不进行考核”。为什么要重视环境教育?重视,为什么又不单独设课?怎样做才算重视?这一系列问题,都应该有个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地质环境灾害损害了生物生活的环境,进而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防疫过程将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地震直接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多样性保护应该坚持系统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开展地震对灾区生物多样性评估、优先恢复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开展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大对灾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科学的生物、生命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使工农业生产伴随的化学过程在教学中得以反映,并就其对环境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分析,能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 ,对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 ,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环境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现状 ,提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等角度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于汝 《中学科技》2022,(21):7-9
<正>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我校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生物探究性实验。该实验的教学指导建议组织学生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进行实验、根据结果小组交流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该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实践捕捉鼠妇,尝试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让实验走进生活,人人参与科学探究、积极进行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和男(女)孩不一样,我为什么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小便呢?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男(女)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会感到尴尬和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处理。回避?斥责?打骂?恐吓?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又应如何面对与处理呢?一孩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就像是对诸如“天为什么要下雨”“鱼为什么会游泳”之类的问题一样,仅仅是满足于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已,并不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对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环境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现状,提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等角度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4.
惩罚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阿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呢?”“因为你打了比你小的孩子,所以要受到惩罚.”“按这个道理,我也比你小呀,你也要受到惩罚.”惩罚@黄宁敏  相似文献   

15.
<正>青藏高原上奔腾的藏羚羊、南方热带丛林中跳跃的海南长臂猿、“天府之国”里欢脱卖萌的大熊猫……在中国国家公园,这些珍稀生物亮相其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国家公园吗?你们知道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它们的建立有何意义吗?它们在推进我国自然环境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上又起到了哪些关键性作用?本期《新观察》,让我们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走近生活在那里的神奇生物,一同探寻国家公园的别样魅力。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得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实,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的,在大千世界中,在许多动植物之中,的的确确有许多复杂的食物链,它们是生态平衡的晴雨表。食物链是一条封闭的生物链,只要人们破坏它,生态就失去了平衡,大自然就会惩罚你。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毫无止境地捕杀动物,毫无休止的砍伐树木,破坏了生物世界中的食物链,严重地影响了生物平衡,使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许多稀有植物日益减少,造成了日渐加剧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酸雨增多等种种全球性生态危机。同学们都知道,…  相似文献   

17.
你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不上大学?儿子初中毕业时,在上高中还是读中专之间,赵长天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亲戚朋友都不能理解:“简直不能想像,你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不上大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物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开设了“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由于环境意识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中学教材把“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10个主题中。而当今环境问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的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如: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等。对于这些严峻的问题,中学生并没有危机意识,环境意识也并不全面。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观,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观提出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山羊的生活习性出发,结合邵阳地区的具体条件,就发展山羊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是否破坏生态平衡和发展山羊业的对策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洲野猪     
生物老师正兴致勃勃在台上描述非洲野猪的长相,偶尔眼光一扫台下,竟发现多数学生在打瞌睡。于是大为光火,喝道:“你们要看着我啊!不看我,你们怎么知道非洲野猪长的是什么样子?”陆星推荐非洲野猪@陆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