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环境描写及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将恐怖悬念与女性的浪漫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玛丽·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弗兰肯斯坦》是哥特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弗兰肯斯坦》中人造怪人的女性隐喻,表达了玛丽·雪莱对当时主流道德伦理观的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3.
女性哥特文体是传统哥特文体的突破,对女性历史及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产生了相应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哥特小说是哥特小说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古典与现代两种浪漫主义形式融合在一起,从女性视角巧妙地描写具有女性哥特特征的人物,让读者在阅读完作品后对人性产生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恐怖的愉悦:论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因素的分析,探讨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恐怖美的特征,以期了解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对广大读者观众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的深刻的心理和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7.
王曦 《考试周刊》2012,(6):24-25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在父权社会受到的禁锢。《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怪物这一形象与男权社会的代表弗兰肯斯坦的斗争,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同时,利用“封闭意象”体现了女性所处的现实环境。女性哥特小说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批评家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上。自从爱伦.摩厄斯1976年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女性哥特"一词之后,众多女性批评家们竞相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女性哥特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的非洲裔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探讨《宠儿》中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0.
陈蔚 《英语辅导》2008,(5):142-145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