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挚的父爱     
一篇成功的作文首先体现在立意上。《父亲与烟》是一篇很平实的作文,但因其立意的新巧和情感的朴实而令读者的心为之一动。文章的叙述中心是“戒烟”,像很多吸烟成瘾的人一样,“父亲”在戒烟上的立场是顽固的,拒不戒烟的。———且这种固执的形象在前半部分刻划得相当好,用墨浓淡相宜。———但父亲还是把烟戒了,出人意料地把烟戒了,缘由是我考上了师范。一般学生的作文写到这里可能就再难出新意,可这篇作文却不停滞于此,而是再用笔墨描述了父亲戒烟后的种种尴尬的行为,———那种难抑的烟瘾的煎熬。虽烟瘾难抑,但坚持严戒,这样,“父亲”这…  相似文献   

2.
父亲戒烟     
谭现锁 《家长》2014,(2):88-89
父亲烟瘾很大,那种很有劲的劣质纸烟一天要吸两包。岁数大了之后,气管炎便越来越严重。在农村,冬天白天屋里是不生火的,屋里外面一样冷。因此,一到冬天,父亲的气管炎就发作,严重时憋得满脸通红,喉咙“齁喽”直响。母亲多次劝他戒烟,但都没有成功。父亲说:“烟是男人的脸面。烟戒了,面子就掉在地上找不回来了。”  相似文献   

3.
大爱无言     
母亲是1975年冬天嫁给父亲的。那时父亲天天挨批斗。母亲刚嫁过来,就开始吃苦。天不亮,母亲就起床煮饭,给父亲。因为一大早,父亲就得动身到区上去。下午收了工,母亲又去接父亲。母亲不放心父亲,怕路上有个闪失,很多时候,母亲连午饭都吃不上。天冷的时候,母亲就会给静坐住院子里的父亲披上一件绣花棉袄。那是母亲惟一的嫁妆。天热的时候,母亲就会摇着一把蒲扇,坐在父亲身边,给父亲驱赶蚊虫。  相似文献   

4.
父亲戒烟     
谭现锁 《家长》2014,(Z1):88-89
正在父母眼里,子女的事永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为了子女,他们可以作出任何牺牲,甚至是多年的积习。父亲烟瘾很大,那种很有劲的劣质纸烟一天要吸两包。岁数大了之后,气管炎便越来越严重。在农村,冬天白天屋里是不生火的,屋里外面一样冷。因此,一到冬天,父亲的气管炎就发作,严重时憋得满脸通红,喉咙"喽"直响。母亲多次劝他戒烟,但都没有成功。父亲说:"烟是男人的脸面。烟戒了,面子就掉在地上找不回来了。"鼻句  相似文献   

5.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6.
戒烟     
天越来越冷了,由于生平第一次住校,父母都非常担心,这不,刚星期二母亲又特地给我送来衣服和钱,母亲说我很久都没回家了,父亲希望我这个星期能回去……我想起了今年暑假时父亲戒烟的事。  相似文献   

7.
罗海亮 《广东教育》2004,(10):64-64
年过半百的父亲因车祸匆匆离世,五内俱焚的哀痛就开始袭击母亲与我,非亲历者不能深切体会。父亲是木匠,生前母亲在他的作坊里帮助忙点手活,也算一个工作;然而他走后,她便无力为之,闲赋在家——由忙到暇更增添母亲的哀戚愁绪,我不只一次见到母亲偷偷地哭。我看在眼里,伤在心头。母亲出身农家,只念过几年小学,操劳几十年,不料中年遭遇这等事情。……  相似文献   

8.
湘子 《初中生》2006,(6):8-9
从记事时起,他就知道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拿他出气。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读到高中,两年后,他又和周围的很多孩子一样辍学了。接下来,在街上鬼混,但这种日子让他感觉很无聊,而且很多人的蔑视伤透了他的心。他一次又一次问自己,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相似文献   

9.
罗马 《内蒙古教育》2007,(10X):11-11
自从我和弟弟都上班后,家里就只剩下了父亲和母亲。由于我们离家远,一年半载难以回家一次,彼此之间就非常想念。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     
想起母亲 ,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自幼我和弟弟就一直随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 ,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住上一阵子。父亲也很难得回家一趟。母亲一人在家 ,既要操持家务农活 ,又要忙于她的“生意”。父亲几次想把她接过来住 ,她总是说 :“我走了 ,这房屋田地谁来看管 ?”母亲勤劳能干 ,这是村里人公认的。不知是天生还是后天形成的强健体魄 ,母亲肩挑百十来斤的担子 ,翻山越岭 ,居然若无其事 ;背驮一百五、六十斤重的大麻袋 ,上车下车 ,连气都不喘 ;手上提个几十斤重的果箱猪笼什么的 ,来回走几十米 ,脸不红 ,心不跳 ,总是稳稳当当的…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秘密     
母亲在28岁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我父亲的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是:“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2.
爱的宽容     
佚名 《家庭教育》2011,(10):45-45
父母离婚后,锋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住,和他的那个女人一起离开了这座小城。 母亲离婚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她只好打了病休报告。  相似文献   

13.
寄钱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用了。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消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  相似文献   

14.
寄钱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要寄寄100元就够用了。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二次。如今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本营     
夜半歌声女生白晶晶爱唱歌,但她唱歌的声音很难听。有一次,她和朋友紫霞在一家旅馆住下。晚上晶晶趁洗澡水声大就唱了两句,洗完后紫霞问她唱歌没有,晶晶否认了,紫霞赶紧说:“我们换房间吧,这间房里有鬼!”战争怎么引起小新问父亲:战争是怎么引起的?父亲:例如法国和意大利发生什么争执的话——母亲:不对,法国和意大利绝对没有什么争执。父亲:我知道,我这儿只不过使用了假定法——母亲:这样对孩子教育不利!父亲:没什么,不要紧的!母亲:没什么?不行!父亲:行!母亲:我反对!父亲:讨厌!小新:爸爸,我知道了,我知道战争是怎么引起的了。有钱无用朱天朋…  相似文献   

1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17.
我们住的大院里,有几个小朋友,常跟我一起玩,其中就有丫头。 丫头的父亲,曾经在铁路工作,后来在一次事故中,被火车轧死了。丫头的母亲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疯了。这个家,就这样败落了。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后戒回到了尼日利亚。我之前去过首都阿布贾几次.但那时母亲还没有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待了两周后,我有些百无聊赖。一天,我开上母亲的车出去散心,顺便买水果。  相似文献   

19.
爸爸戒烟     
“从今天起开始戒烟!”这句话爸爸以前曾说过三次,可都没有戒掉,这一次的戒烟行动大概和以往的结局一样吧! 我决心帮助爸爸戒烟,因而怀着这次戒烟能获得成功的愿望,以‘爸爸的戒烟运动”为题来写日记。同时,我还要让爸爸每天都看我的日记。 8月 23 日 从今天起,爸爸开始戒烟了,可我不大相信这次戒烟能够成功,以前曾经戒过三次,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一欢也许真的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我说了“不戒烟要送命的”!另外,爸爸自己也说过“身体开始有点不舒服”。 不论怎么看,爸爸好像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督促意志薄…  相似文献   

20.
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了,我就戒过二百多次."人们一听就会明白,他说的是他老戒烟,却怎么也戒不掉!这种说法意思明白,又很幽默.那么,有哪些方法能使我们说的话产生幽默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