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南某报发表了一篇记写的《报案人三个月不敢进家门》的章,说一位姓周的女士深夜遭到蒙面人入室抢劫,奋起反抗后识破真凶就是邻居张某,报案后却屡屡遭到威胁,家人也多次遭到殴打以致三个月不敢进家门。章发表后,  相似文献   

2.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相似文献   

3.
没想到,我也做了一回“大禹式”的人物,两过家门而不入。那是发生在我接班“沿江行”的第四天。一大早,我们坐采访车从溧阳出发,赶到镇江,已是中午12点多了。吃饭桌上,就对当天的采访题目  相似文献   

4.
众人皆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先祖虞舜面对连年的水患,任用了鲧的儿子夏禹子承父业。禹花费了10年功夫,三过家门而不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采取“疏通”而非“围堵”的方法取得了人与自然抗争的胜利,同时获得统治地位,结束“禅让”。  相似文献   

5.
军事深度报道的人文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过的一个先进连长,因为是典型,不敢向组织提出正常休假,不敢向组织提出个人正当的物质援助,甚至为维护“典型”忘我忘家的工作形象,就连父亲病危他也只能是留在遥远的军营默默流泪。此事让人深思。长期以来,在“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集体主义理念指导下,媒体在报道事件、人物时,只看到了部队的“集体利益”而忽视了军人的“个人利益”,忽视了军人作为个体客观存在的生存状态、精神欲求、物质需求,以致有了一个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但近…  相似文献   

6.
有个人来信说:“一次聊天时,我听说性生活射精会缩短寿命。射精次数越多,寿命越短。此后,我又问过许多人,大都模棱两可,有的还赞同这种说法。从此,我便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进行性生活,更不敢射精,并由此发生阳痿。”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对写作问题也发表过不少有益的见解。他们受着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对于我们所讨论的写作理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写作方法问题,很难给多大帮助。我们现在介绍一点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了解一点历史情况。韩愈是唐代古文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学道重于学文的人。他在《答李翊书》中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不是圣贤的书不敢读,不是圣贤的思想不敢有。“唯陈言之务去”。陈词滥调,流俗之见,一概不人文章。  相似文献   

8.
编完这篇稿件,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一边是国家的档案财富完好无损,一边是自家的财产荡然无存,就连一家人赖以蔽身的房屋也岌岌可危。古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人们一直传诵了数千年,而共产党员宋贵武却是“守”在家门口,眼睁睁地看着洪水对自家财产的吞噬和对亲人生命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搞报道通常要求领会上情,了解下情。这就需要报道员采访上级领导。可许多报道员不愿采访领导,或见了领导就发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存有“怕稿子写了发不出来不好意思面对领导”、“因领导工作忙采访怕打扰”、“领导平时管理严不敢近距离接触”等思想。久而久之,采访领导就成了部分报道员最挠头的事。从一名报道员成长为一名副营级报道干事,我既采访过列兵也采访过师以上领导,回顾起来体会有三:  相似文献   

10.
《新闻窗》2005,(1):37-37
贵州民族报1月1日第7版《负心汉横眉冷对结发妻/七旬爹怒诉逆子泪涟涟》一文,由于编校工作粗糙,差错或疏漏较多。差错如“淋沥(漓)尽致”,“变本加利(厉)”,“这2个月杨永萍究竟是怎样渡(度)过的?”疏漏如“哄骗70龄的父母”,一般应讲“70高龄”或“70岁”;“一起带到回”,应为“带回”;“今年6月28日”,应为“去年”;“赶去了家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出版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朝阳产业意味着出版业不仅眼下风光而且前程似锦远大辉煌。但环顾周遭景况,中国出版业正面临着一系列几乎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题:“入世”、减负、限价、改革,压力是如此之大,让人不敢稍有懈怠。在这个存满希望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世纪里,立志于与  相似文献   

12.
“足协不敢承认周伟新错了,要是说周伟新错了,那整个足协前一段都错了。足协从来没有承认过错误……可再这样玩下去,谁都没饭吃”杨祖武  相似文献   

13.
单身成群     
不知怎么,我周围充满了男女单身汉。大学毕业还没谈恋爱就工作的.失恋过不敢再次触碰的,另一半在异国他乡的……大家在一起成了“单身俱乐部”。  相似文献   

14.
地方报新闻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认为主要是: 在加强舆论监督上,应改变“林黛玉身处贾府”的被动局面,大胆地开展批评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方报都在探索加强舆论监督的报道,有的辟专栏,有的派记者到机关、部门现场采访,揭露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有的则抓住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报纸的舆论监督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也有不少地方报在加强舆论监督上,有点像“林黛玉身处贾府”的样子,上不敢得罪“老祖宗”,下不敢得罪贾宝玉、丫环、侍女。作为地方报,上面的问题不敢“捅”,基层的也不敢得罪。有些中小  相似文献   

15.
梅纯 《中国广播》2012,(7):94-94
一手拿着问题材料,一手索要采访经费,明知其为“假记者”却不敢揭穿,只因担心“问题”被捅出去麻烦更大。“真记者”来了一通正常采访,末了要起“赞助费”,有心拒绝却又得罪不起,只因害怕被“惦记”上了将来专挑毛病。对“假记者”不敢较真,对“真记者”怕得罪不起,这是一些地方、单位、企业屡屡选择“破财免灾”时的无奈心态。  相似文献   

16.
张美爱 《出版参考》2010,(10):27-27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正奔走在前往庐山的路上。他经宣城,走当涂,过溧阳,辗转来到了庐山,在屏风叠隐居了起来。他在诗中写道:“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意思是说,自己现在无职无权,报国无门。似乎也只能隐居避乱。  相似文献   

17.
何强 《记者摇篮》2006,(6):42-42
大凡采写过批评稿件的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采访、撰写、交稿、见报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稿件总要经历一些磨难和曲折,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半途而废,有的面目皆非,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困扰着一些记者,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眼下,在采写批评稿件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听到问题就发愁,碰到问题绕道走”。有的记者主观上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敢正视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敢揭示事物的本质,担心批评社会的落后面,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因而碰到问题不敢问津。二是“经济发展与批评稿件对立论…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这里说的是写好文章开头的重要性。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事实之前,是新闻作品的“眉目”,它最赫然于读者面前,以“奇句”而“夺目”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搜寻既能贴切表达文意,又能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语句作为新闻标题呢?选用歌词做为标题不失为一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我家住在江苏省海安县海南区的周家庄.这里是抗日根据地游击区,驻海安、立发桥、葛家桥等据点的日伪军常窜到这里抢掠,新四军地方武装——区游击连和武工队也常到这里寻机打击敌人.我家附近的一所学校因战火停办,只有两处私塾,1943年我就到离家8里多路的通学桥小学读书.那里是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环境较为安定,海南区党政军机关常驻,小股日伪军不敢轻易进入骚扰,只有大规模的“清乡”、“扫荡”,敌伪军才敢进入,而且心惊胆战,不敢长驱而人,害怕遭到新四军的打击,因为他们吃过几次苦头.  相似文献   

20.
反腐仍保持高压态势。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全面论述了反腐的机制: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之间有递推关系:官员“不敢腐”,必定是因为惧怕惩罚。要让官员“不敢腐”,需要严厉查处、惩罚那些贪腐官员,决不姑息。官员“不能腐”,必定是因为制度没有漏洞。要让官员“不能腐”,就需要在权力运作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而最关键在于源头“不想腐”,从心理上根除腐败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