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育善的第一本书是我写的序,现在出第二本书还是我来写序,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事,况且多年前就宣布不再写什么序了。我之所以这样,一是李育善为我的同乡,巴不得他这个文学人才赶快出来,二是他的散文真的越写越好,使得我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2.
曹延杰同志调查研究宁津方言已有多年。他的《宁津方言志》写成于 1 987年 ,本想单独出版 ,还让我写了个序。这部文稿后来作为《宁津县志》的一部分出版 ,我的序也就用不着了。值得高兴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宁津方言继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日前他把在《宁津方言志》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宁津方言研究》送来 ,让我重新写序。他很细心 ,在送来《宁津方言研究》书稿的同时 ,也带来了我当初写的《宁津方言志》序文手稿。我对延杰同志这两种成果要说的话有不少是共同的 ,所以先把原序文的主要内容抄录如下 :“……方言调查最直接的目的是记录语言…  相似文献   

3.
我在外地出差,文海先生打来电话,让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个人专集写一序言。并称,专集书稿已交出版社,内容就不必挂心了,序中写一写与他的交往即可。我想,写序而不关涉文集的内容,也应该是写序的一种样式。另外,“西陵二张”,文斌、文海,我向来是“以兄事之”的;文斌兄前年出专著《高中文言文辨疑》,我遵嘱写过一篇短序,今天文海兄以同类事情相托,我岂有推脱之理?遂一口应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4,(10):33-33
顾鸿翔同志的新作《教艺哲思》将出版了,他约我写一篇序言。这大约是我为他写序的第四本书了。  相似文献   

5.
马旷源同志从云南打长途来,提醒我不要忘了为他的《雁峰书话》写序的事,并且希望我能早日写好寄去.他大概想到现在正值一个学期将要结束,学校里的事情特别多,我又很怕写文章,不加催促,不知将会拖到哪一天.我的怕写文章是出了名的.本来,爱看书而怕写文章,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但对一般人来说,所谓“怕写”,不过是不爱写而已.而我却真是不折不扣的“怕” 写.因为从1957年以后,到“四人帮”粉碎以前,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难逃挨批的厄运.而且上纲上线,问题愈来愈严重,我自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我曾给钱梦龙同志的第一本书写过序。那序里说:“他的这本著述的问世,只是他从教学之树上摘下来的第一批成果,盈筐盈车,更美更甜的成果会相继而来。”事实证明了我的预言。这本《导读的艺术》,显示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发展。丰实而灵秀.渊深而澄清,挺新姿于文苑,秀高标于教林。受到广泛的欢迎是可以预卜的。但是写序,我却有些踟蹰。《说文》云:“序,绪也。”又云:“绪,丝耑也。”按照老祖宗的解释,序应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张雨生同志写得一手好杂文。他的杂文集《坞城札记》近已出书。其中的《虎皮鹦鹉之死》(1980年作)被选入《现代文选读》(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试教本)。我把我读此文的感想写出来,以应《语文教学与研究》之雅嘱。  相似文献   

8.
拿到于漪同志《学海探珠》这部书的原稿有很长时间了。编辑部和于老师本人都要求我为它写几句话。我愿意,一口答应了,可是,我竟很久没写出来,延误了出书的时间。我首先向于老师和编辑部道歉,陪罪。不过,也不能完全怪我。这决不是遁辞,决不是推托遮盖。请容我慢慢交代。去年七月份,我拿到稿子没有几天,还没来得及看,就住进医院了。是慢性病,不算严重。病情稳定之后,可以作点轻微工作了。我第一件事就是看这本稿子,看了几篇,我着了迷,放不下了。毕竟还在疗养期间,工作效率差,没能一口气读完,竟又被别的事打断了。照一向的习惯,既已看了一部分,对书有了一定的理解,写篇短序能够办得到了,可我不愿意就那样把稿子交出去,既然先睹为快就想快到底,看完再写。愿望没能实现,接着出了院,仓促准备访问日本,回来,又匆匆忙忙访问香港(都是应邀参加学术性会议),归后不久,开了个时间很长的  相似文献   

9.
建新同志的<宋代法制文明研究>列入安徽法学文库,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法学界、史学界都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与建新相知颇深,他的许多文章从写作到发表,我大多略有所知.这次他将其中部分论文整理成有一定体系的专著,送给我看,求序于我,我也就有机会重新翻阅一遍,结合建新研究宋史、法史和写作此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以下几点学术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商榷文章《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容否定》(简称《不容否定》)发表后,朱宝火同志又写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文章(简称《开端》),作为给我的“答复”。我仔细地阅读了他的全文,感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下面就以事论事的方法,作一简单的论述和分析,兼作“答复”的答复。  相似文献   

11.
《陈曼若书法篆刻选》序言王定国前不久,陈曼若同志的女儿来,说山西人民出版社准备编辑出版曼若同志的书法篆刻集,请我写几句话,我欣然答应。陈曼若同志是我和谢觉哉同志的老朋友,能为他的书作序,是件很高兴的事。我和曼若同志认识,是在1951年。那时他被政务院...  相似文献   

12.
前此,我曾为王松泉同志的《中学语文基本篇目导读图示全集》等三部研究语文科板书的编著先后写过小序。每一篇序虽都言未尽意,意未见深,却也足以表明对语文科板书的兴趣,对王松泉同志语文科板书研究的欣赏,以及对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佩服。现在,他的《语文教育板书学》出版了,翻阅着这一专著,我的兴趣也就随之更浓,欣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文学大师周作人诚然是写序的高手,他在20世纪上半叶约20余年的时间里,曾为人为己写了不下200篇序。关于如何写序,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的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燕知草〉跋》)  相似文献   

14.
《当代日本高等教育》完稿后,袁韶莹同志把书稿送给我看,并希望我为这本书写序。《当代日本高等教育》书稿,给我的印象是好的;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日本高等教育、’借鉴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丰富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都是有益的,因此,我就欣然同意为之写序了。袁韶莹同志是我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妈妈     
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找妈妈看到了妈妈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原载《新观察》1986年11期) 【评介】古往今来,写妈妈的诗可多了,但写得这样深情的似还少见。从幼儿园放学回家,要做的事很多,可是诗中的小主人,他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妈妈。他认为,人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9年5月11日,我读过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由姚金兴同志写的一篇小品,题目是《孩子笔下的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原文如下:我一直以为我那个读四年级的孩子姚晖是个小马虎。今天老师布置小作文,写一个熟悉的人。我想,这可糟了,他平时稀里糊涂的,从不仔细观察什么人,能写好这篇作文吗?不料,半个小时后,他写了三百多个字,一看,真叫我暗暗吃惊。嘿,这小子,通过两件事把我这个老实巴交的穷书生爸爸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一件事是说他有一次半夜醒来一点多了,我这个下巴长着一根根黑胡子,鼻子架着一副眼镜的爸爸,正在灯下专…  相似文献   

17.
吴棠同志寄示他和王才仁、杭宝桐两位同志合力编著的《中学英语教学法》,要我写一篇序。我把全书从头至尾读了一遍,颇感兴趣,写了下面几段话,作为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有几个特点。首先一个是“全面”。这是一本英语教学法的书,但也把与教学法有关的科学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都谈了,说明这些科学与教学法的关系。其次一个特点是“扼要”。书里谈到的有关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二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马永顺事迹报告会”上宣读的“马永顺发言稿”,是由他的邻居、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曹峰同志代写的。据曹撰文介绍,初稿写了1500多字,马老看了说:“我干的那些事,大伙都知道,不要写那么多,写个三言五语的,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就行。再有,多写上一些我常说的带松油子的话。”领导也认为长,缺少马永顺自己的语言。重写的稿子,完全  相似文献   

19.
前年,我和吴敢同志应吉林文史出版社之约,在长春讨论《金瓶梅词典》的编纂体例时,他嘱我为其大著《张竹坡与金瓶梅》写一篇序;去年,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我们又得以相聚,旧话重提。我迟迟不敢应命。一来,按时下之风气,作序者多是专家名流,自知才疏学浅,不是合适的人选;再则,我虽然在二十多年以前,就注意到张竹坡,也翻检了一点有关他的材料,但没有吴敢同志研究得这  相似文献   

20.
地头真经     
企业研究的两个理论支点 稻盛和夫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怎么会想到给他的书写序、为什么会那么写?他看到我对他的哲学理解很特别,他想搞明白,我们未谋面,为什么我有如同见到他一样的切入方式.在从1994年1月开始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我就一直在体会和应用京瓷哲学.在对中国企业和企业人的观察和体悟中,我感觉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哲学.现在我对企业研究的两个理论支点,都是长期品味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