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桂红 《江西教育》2005,(10):34-34
什么是“网络成痛”? 网络成瘴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将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阿姆新壮(Annostrong)曾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过详尽的阐述,他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网络关系成瘾,  相似文献   

2.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综合症"成因分析及矫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日益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丰富资讯和便捷。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力求通过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特点的介绍以及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生理、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为这一心理障碍的矫正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过长、过频,且不能自制,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健康、行为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已引起了心理学界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此,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成瘾做了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对于目前中国教育的启示,认为在中国学校、家庭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增加团体活动,并建议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加入“信息素养”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网络成瘾的原因、表现,在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试图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同时,认为加强体育教育,采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在“玩”的涵义上,用积极的观念和形式去影响青少年,将有助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凸显,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着力培养预防网络成瘾的“理性批判”“、自我控制”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预防网络成瘾提供内驱力,寻找大学生预防网络成瘾的治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9.
“她终于会笑了.小陈已经开始转变了。”吴孟恩是石家庄解救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志愿者.14岁的小陈才上初中,是吴孟恩最近正在实施“帮助”的一名网络成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成瘾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它已成为当前社会问题之一。从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分析可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之一。采取宽容、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唐湘宁 《成人教育》2012,(4):108-10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促进大学生成瘾者健康成长的学习项目,它以健康、持久、易操作的特点挺进网络成瘾这一新型疾病的防治领域,无论对网络成瘾机制的明晰和矫治措施的确定,还是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本身的发展和推广都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关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痣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章通过对科技创新活动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指导策略问题的探讨,特别是“制定合理目标”、“提供个性化支持”、“完善知识结构”、“畅通交流机制”等具体策略的提出,希望对新形势下网络成瘾的干预起到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青少年对网络成瘾说“不” 从3月8日起,韩国京畿道教育厅发起了名为“对网络成瘾说不”的活动,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网络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的甄别网络依赖程度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武汉某高校文理科学生34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分量表“网络成瘾核心症状(IA-Sym)”上没有显著差异;②文科学生在分量表“网络成瘾相关问题(IA-RP)”的均显著低于理科学生;③网络正常使用群体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其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方面均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而网络依赖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肖计划等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卡特尔16PF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大学生总体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方面上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内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占18.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  相似文献   

16.
谈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危害入手,研究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协同育人视域下构建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御体系具有现实意义。防御体系是由学生、家庭、学校、区域四方为预防和应对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而构建的目标一致、策略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包括“识变:觉察‘瘾’情,筑儿童青少年网络预警墙”“应变:直面‘瘾’势,建儿童青少年网络防护网”“求变:攻克‘瘾’头,拓儿童青少年网络援助台”。我们通过“网络成瘾”防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帮助欲罢不能的学生走出虚拟世界,与正常生活接轨,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评 《中国德育》2007,2(2):22-24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现代生活的“社会病”,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探讨和掌握正确的脱瘾方法,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有助于学校和家庭对染上网瘾的青少年开展有效的矫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通过对网络成瘾概念界定、网络成瘾表现类型以及网络成瘾的成因与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文教资料》2011,(23):234-236
本文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及评析,分别是网络成瘾的概念、理论模型、测量工具、治疗方法,以及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述评既有的研究成果.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