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克苏的枣还是要便宜些,我收的是一两龄树的枣,这边每公斤也就5元左右,策勒那边要到7元。”来自河南的枣商林伟民一边对电话那头的合伙人说,一边在阿拉尔下了车。  相似文献   

2.
第三名     
在那条柏油路上,一个年轻人正低着头向前跑着。显然,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一边跑着,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着:“你一定能做到!你一定能做到!你一定能做到!你一定能做到!”他说的这些话,只有他自己的心灵能够听到,他要证明自己,但更多的是在鼓励自己。  相似文献   

3.
大约2300年以前,希腊有一位名叫亚里斯多德的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观察,注意到羽毛落地很慢,而石块落地则要快得多.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亚里斯多德提出“重的物体总是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结论.他的观点听起来确实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4.
菲菲  刷刷 《科学大众》2009,(3):40-40
周一放学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小璐和小诺没带伞,只好淋着雨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就听到小璐“阿嚏!阿嚏!”不停地打着,原来她感冒了! “告诉你每天要多睡觉,可你偏偏要看小说看到很晚!看,现在感冒了吧?”小诺一边给小璐找纸巾,一边埋怨。  相似文献   

5.
茜狄丝(四)     
“哦,天哪!你这是怎么了,琳达?”刚刚回岛的凯恩教授在医疗室见到头上缠着厚厚纱布的琳达,不由得惊呼起来。“爸爸,他们抢走了茜狄丝,还有海伦,快想办法救她们啊,她们很危险!”琳达心急地说。“别慌,先告诉我这是谁干的。”“一个高个子,他的同伴叫他里克,他们是希勒博士派来的。”“什么?希勒?那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凯恩顿时感到事情的复杂,“难道他们是想拿茜狄丝干些什么?”“无论如何要想方设法救她们,她们还是孩子呀!”琳达心急如焚。  相似文献   

6.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二十四年磨一剑剑气冲霄汉婴儿在摇篮忠守望着,“他”一边哭一边用表情向母亲传达着信号——我要快点长大,和你一样高。  相似文献   

7.
张锐 《知识窗》2007,(1):6-27
没有豪华的鸡尾酒会,没有招引媒体的热闹,更没有气派的登基大典。杰米·戴蒙走上摩根大通CEO宝座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低调与自然。尽管如此,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家依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魅力男孩”的祝福。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他超凡的金融智慧和才识,更领略位“华尔街神童”推动金融帝国建立的真实本领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汤淼 《百科知识》2007,(2X):37-38
我的一个表弟,在他出国留学之前,有一天,他的父母和他一起来到我父母家,说想要学习葫芦丝。我父亲在退休之后,到少年宫教小朋友学葫芦丝和竹笛。对于这个突然要加入的“大弟子”的学习动机,我的父亲很好奇。“这样一来,他将来在国外,如果觉得孤单,吹吹葫芦丝心里可能就会好过些。”舅舅说。  相似文献   

9.
心灵之歌 马丁·斯特潘像别的11岁男孩坐在电动脚踏车上一样,满起居室转悠.他一边笑着,一边在房间内到处走. 但是马丁的与众不同在于,他的"脚踏车"是他生命的支点--一辆电动轮椅.而他的笑声有时也会戛然而止.他患有一种罕见的肌营养不良症,呼吸吐纳都得靠一台呼吸机来运作.  相似文献   

10.
刘华杰教授(以下简称华杰)提出的科学传播“第四主体”问题引起我的兴趣。思之,产生些疑惑,提出来与之商榷。由于该文引述了他此前关于科学传播阶段划分及模型的论述,于是又读了他的几篇主要文章,发现他的“第四主体”与其早期的科学传播三阶段和三模型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因此,要谈“第四主体”问题就需要首先追溯其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11.
47 在莎娜死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斯科特都没有睡过安隐觉。天亮前他往往能醒过五六次,总能听到小木屋旁边树林子里刮风的声音和他自己的呼吸声。 莎娜的朋友大维和朱丽叶都尽力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你得去认识些新的朋友。”他们说,“你不能把你的后半生困在那个小地方  相似文献   

12.
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女孩是很美丽也很俏皮的那种.青春期的男孩,没来由地就喜欢上了她,内心喜欢死了!可是,他不敢向这个女孩表白!为了能多看女孩一眼,男孩只能在放学的路上,在某个路口支了单车,躲在一边,悄悄地等待女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当今大千社会,万象纷呈。一边是有人长叹“钱真难赚”,而另一边有多少智者却在左右逢源,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财源滚滚新商机。分析这些左右逢源的高手,他们有一个明显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国内外各种动态时事消息中悟出商机。美伊打仗:中国造“伊拉克钟”前不久,那场惊天动地的美伊之战,牵动着许许多多关注世界和平的人的心。就这事,也蕴藏着许多黄金商机,你信不信?话要从老百姓看央视那些日子,围坐于电视机前事进展动态的国人多达数到了:在电视节目热播美伊员或主持人播报“时间”这要同时报出“巴格达时间”两个时间概念。要…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如果你有孩子在谷歌上班.那是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儿。很多父母对孩子在谷歌究竟干些什么茫然无知.一提起“Chromebook笔记本”、“安卓小机器人”等.他们只能摊开手耸耸肩。现在.谷歌推出的“带父母上班日”.让父母们有了吹牛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美国10岁男孩迈克·达舍放学后和两个朋友到附近河边钓鱼.不曾想竟钓到一条长近1.8米的短吻鳄!上钩的短吻鳄一边拼命挣扎,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冲向迈克和他的朋友。迈克毫无惧色,勇斗鳄鱼。终于把这条鳄鱼彻底制服。之后,迈克和伙伴钔把鳄鱼拖回了家。  相似文献   

16.
别把世界劈成许多小块!八十年前的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和几个伙伴一起在丛林中漫步玩耍。他们路过一个小溪,溪中横放着几个大石块。为了越过溪流,他们必须在石头上一跳一跳地过去。我们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乐趣,当我们嘻笑着到达彼岸的时候,会有种成功的喜悦。但这个小男孩被这种情形困住了,因为他想,他必须把这一段路分成一个个小块,仔细地计划好,决定每一步都是哪只脚着陆在哪个地方,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迈向下一步。然而,当他跳到第一块石头上开始过河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不能停下来了。从一个石头到另一个石头的这种横穿河流的动作只…  相似文献   

17.
正视卑微     
卢素玉 《知识窗》2007,(12):10-11
20世纪40年代,一个10岁的男孩胆怯地走进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这个男孩刚出生时就能发出独特明亮的嗓音,当时医生认为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高音。童年时代,小男孩一直生活在要成为歌唱家的期望中。但是他出身卑微,一个靠卖面包为生的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好在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中了男孩的天赋,破格让他在这里学习,作为回报,男孩每天最早到学校为学生们烧上开水,下午做完全校的卫生后才能最后一个离开。  相似文献   

18.
他生长在湖南农村,是一个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的男孩。他没有机会上学,除了帮助大人干些零碎的农活以外,就是不停地学拉琴。终于,一天他怀着梦想来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他拉了自己常拉的一首  相似文献   

19.
情迷机器狗     
《世界发明》2005,(5):38-39
“有时孩子们都会觉得我们很疯狂。”Bruce笑着说,此时他正懒洋洋地靠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家中的躺椅上。他看上云其实没有任何异常.五官端正.举止得体,手上也没有长毛.如果一定要挑出些毛病的话,就是他的眼神看上去有些狂躁.不过这是因为他从早上3点开始,就一直在他工作的皮革加工厂修理那些罢工的机器。  相似文献   

20.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令全球尊重的品牌?这跟我们的大氛围、大环境有关。因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必将要在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里边。而这样的企业和员工需要在一个国家的大氛围里边才能出现。”为什么呢?他说:“我们的员工一边在工作,一边在想,小孩子上学怎么找一个好老师;他还在想,父母生病怎么找一个好医生。员工没有集中精力去生产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