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其作品关汉卿,元大都(今之北京)人,太医院尹,号己齐叟(据锺嗣成录鬼簿),约生于公元1227年以后,卒于公元1297年以后。有人说他由金人元,金亡不仕(明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但据考证金亡时他大约才八九岁,不仕之说,并不可靠。(注1)元蒙时代北方的大都,中州的汴梁、浙江的杭州,他都住过,尤其到了晚年,他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于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都很有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演员。明臧晋叔在元曲选序上说他:‘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  相似文献   

2.
《左传》论士,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之说,元好问就是13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位杰出的达节之士。他金亡不死,上书蒙古中书令,又觐见忽必烈,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这些惊世骇俗之举,是其价值观的反映。综观其在易代之际的全部表现,可以发现元好问的社会、人生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仁为归的生死观、以事功为重的忠义观和以民为贵的道统观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在金亡之后对金代书法发展的成果进行了汇集与总述,其继承了金末以来发端的书法评论回归理性与书法“复古”的思想,并在其之后的讲学、交游、鉴藏等文化活动中将其“复古”“崇尚魏晋”的书法观与鉴藏观传递给其后辈书家如郝经、商挺、王恽等人,并最终对元代书法“复古”的潮流产生了影响。可以说元好问对金元两代书法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使之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多有反映.金亡之后,他力以斯文为己任,起衰救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致书耶律楚材,保护众多文人学士;二是著述存史,传承文脉.元好问为元初文坛的建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处于明亡清兴的易代之际,作为一名充满爱国热忱的志士,其词多写“黍离之悲”。他“怆怀故国”、坚决抗清、不仕清朝的“黍离”情怀,缘于他深受“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扶长中夏”的理想,以及家庭世被明恩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孟以故宋王孙的身份出仕蒙元 ,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决定了他的心态历程的曲折多变 ,其仕元心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他怀着将所学“用之于国”的抱负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热诚出仕 ;初入朝廷的失望却很快让他懊悔思归 ;忽必烈的特别赏识和关照又使他恢复了从政的热情 ,决心“忠直报元” ;但在忽必烈再次欲“大用”他时 ,他则激流勇退 ,之后心境渐趋于平淡和超然。  相似文献   

7.
元亡后,明王朝经过几次大规模北征,未能消灭北元势力,便采取了“修葺城池,严为守备”、“来则御之,去则勿追”的防御战略,沿长城一线设“九边”,遍立卫所,派重兵镇守,以为屏蔽。 在西北地区,明袭汉武帝“隔羌胡之交,断匈奴右臂”之策,在夺取河西走廊、隔断蒙番联系之后,立即联合番人抵御蒙古势力。这时,明王朝经营西北地区的重点目标已逐步转移到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 河湟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西控塞外诸卫,“北据蒙古,南捍诸番”,东卫关陇,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为此,明王朝在收复之后,也很注意稳定和强化对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61页:“蒙古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征服和攻灭畏兀儿、吐蕃、西夏和金朝。”在第163页又写道:“西夏、吐蕃、畏兀儿先后臣服和归附蒙古。……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对以上几个民族政权被征服的先后问题,前后表述不一致,不由让人产生疑问。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1畏兀儿最先于1209年归附蒙古。畏兀儿原为唐代回鹘的一支。北宋时回鹘分为河西回鹘、西州回鹘、葱岭回鹘三支。后来河西回鹘亡于西夏,葱岭回鹘亡于西辽。西州回鹘以高昌(今吐鲁番)为中心发展,建立了政权,疆域广阔,不仅传统畜牧业发达,而且接受中原先进文明,农业也得到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9.
以遗民身份致力于金元文化保存和整理的元好问,在碑志文创作中“以碑存史”.在真实再现了传主生平的同时,往往借题发挥,抒写自己对金亡的体验和认识。使他的碑志成为一代风云的生动载体。  相似文献   

10.
蒋捷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上曾经为抗击金军而死守孤城.血脉里流传下来的英雄主义,到了他这里,幻化成另一种坚守. 蒋捷中进士之后几年,南宋就灭亡于蒙古人的铁蹄下,于是他的后半生,都用在逃亡与躲藏上. 他一生的词作,有许多是写在路上的,比如那首有名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他年轻的时候,坐船经过吴江,南宋还没有亡,他的心里,单纯得只有旅途的惆怅与对家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忽必烈在汉臣建议下所定国号“大元”,取义与汉民族儒家经典《易经》密切相关,也合乎蒙古民族敬天的习俗,并与“大蒙古国”、“大朝”一脉相承。“大元”国号的定立,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的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努尔哈赤所建“金”国号,曾经是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大清”不仅在气势、取义上胜过“大明”,而且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为蒙古各部所赞成。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人狂傲有奇气,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此改姓“金”.名“喟”。又因为常常自比为圣人,总有天将降大任的奇思怪想,又改字为“圣叹”。金圣叹生活清贫,然人狂放不羁,性格滑稽,善诙谐,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13.
《归潜志》14卷,金刘祁,书成于蒙古时代。“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是书内容驳杂,其中多有珍贵资料。笔记卷一至卷六主要记述金末士大夫言行及诗,可看出金代士风风师法于唐,诗歌亦有相当的成就,并非全守宗江西诗派。笔记记载了金末政教风俗的种种弊端,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和思想认识价值。刘祁壮年后饱经忧患,他的思想中有不少进步合理的见解。至于他金亡后出仕蒙古政权,也是和他的“泽吾民”“顺乎天”的思想观念有关的,并非如后人责难的所谓“晚节不终”。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是中华民族一代书画大师.是名系太空的世界名人.但因以宋室之亲仕元,当时及后人对其颇多微词:责怪他不该“贪恋大都的繁荣和名位”,过早“出仕胡元”;甚至编撰逸事,“攻其人品”、“薄其书画”,以致世界已形成“赵孟頫热”,而在他的故乡,在浙江研究者甚少,研究文章也很难寻到.作者对他的出仕之因和仕隐之苦,以及孟頫拜访族兄赵子固而受辱的逸事,均谈了自己一些看法,希望史学界、艺术界和文化界对赵孟頫有个比较公正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答:耶律楚材(1190—1243年)字晋卿,契丹人,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其父耶律履曾在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作尚书右丞相,由于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通晓“六经百家之书”。耶律楚材生长在这样一个充分汉化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因而也深通经史,善属诗文,旁通天文历法。并有经帮治世的雄心壮志。1215年,蒙古军攻占了金的中都(今北京)。1218年,他奉成古思汗的征召,开始了他为蒙古统治者服务的政治生涯。他是我国金、元之际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似文献   

16.
在南宋、金、元之际约半个世纪的北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在宋、金、元三个分别代表汉、女真和蒙古民族政权激烈角逐整个中国统治宝座的斗争中,李全等领导的红袄军依违纵横其间。他曾是抗金的农民领袖、抗金拒元的民族英雄,最后变成叛宋降元的民族败类。导致他命运如此变幻的推手是个人利益至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蒲鲜万奴是金朝末年由金政权派驻辽东地区的宣抚史,曾主掌辽东的军政大权。1216年当他目睹了金王朝大势已去,中原地区正处在一片战乱之际,遂叛金自立称王。继而又建都立国,国号东夏。东夏国称雄东北的东部近ZO年,1233年蒲鲜万奴被蒙古军擒获,东夏国遂亡。然而,东夏国被元蒙灭亡之后,其余部一直以东夏之号活跃于乌苏里江及图们江和靠近日本海沿岸的广大地区。直到1294年在《高丽史》及《元史、世祖本纪》中依然保留有关于东夏军活动的记录,说明元朝在擒获蒲鲜万奴之后,曾对其余部采取了绥靖政策,致使东夏之号延续了近80余年。自…  相似文献   

18.
金诗和宋诗的关系呈一种流动变化:金初期“借才异代”,以宋诗歌为根基;金中期,“国朝文派”崛起,金诗初具清劲有骨面目;金后期,诗坛主流,借宗唐以变宋;金亡前后,作为金诗顶峰的元好问又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9.
一、“明代蒙古”“明代蒙古”是中外史学界常用的概念,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同义,且经常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由于“明代蒙古”一语简洁明了,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十四至十七世纪蒙古”。我们认为,北元——蒙古与明朝是并峙的两个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南北朝。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北元——蒙古从总体上讲并没有隶属于明朝,那么“明代蒙古”之说能够站得住么? 我们的回答是:二者并不矛盾,“明代蒙古”这一术语并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本报讯(特约记者李伟春)新学期伊始,来自连南寨岗的孤儿特困生古仕彬再次以上学期品学兼优的成绩,获得了清远市技校一等“扶贫助学金”1000元。在该校日前举行的开学典礼上,他这种人穷志坚、顽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全校1500多名师生一阵阵饱含鼓励和钦佩之情的热烈掌声。 古仕彬自小失去双亲,一直由叔父抚养供读。1998年9月考入清远市技校后,勤学苦练,自强不息,1999年连续两学期操行均被评定为“优”,专业技能和文化体育通过考核考试亦获全优,由此先后2次摘取了该校“一等扶贫助学金获得者”的桂冠,使穷苦的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