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抗日战争与湖南社会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年抗战是湖南社会向现代演进的重要时期。中共抗日主张,张治中联共抗日措施,增强了湖南社会的政治整合力与民族内聚力。薛岳主湘,具有抗日和反共的两重性,但重心和基点是抗日。其政策措施,对推动湖南社会向现代演进,仍不失其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间党派,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坚持抗日,积极提出各自的抗战主张,对推动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抗战之初、国共两党进行了联合抗战.然而到了抗战最艰苦的四十年代初,不仅国民党内部的汪精卫一派投降日寇,企图另立政府,而且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派,也已逐渐走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对此,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年二月向全国提出了“三坚持,三反对”的主张,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第687页)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然而国民党反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党围绕“抗战建国”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但它要建的“国”则是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自己建立“新式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而且在抗日解放区实施贯彻了自己的主张。这一理论,顺应了世界人民民主潮流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其指导下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具有新中国雏型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1):30-34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主张国共联合抗日,中共党员协助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要地。后来,范长江又协助刘汝明抗战,为保卫察哈尔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新华日报》聚焦台湾问题,表达光复台湾的政治主张,成为当时中国民众了解中共对台主张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台籍抗日志士之间存在组织关系和领导关系,支持台胞抗日斗争,并于抗战胜利初期,与台湾岛内进步革命力量联络。台胞抗日斗争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1931-1936年,张学良的抗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于是否抗日的问题,由主张"和平解决"中日冲突到认为中日问题"绝没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对于何时抗日的问题,由对日"抱不抵抗主义"到认为"对日唯有立即抗战";对于如何抗日的问题,由认为"安内"是"攘外"的先决问题到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抗日思想上的这些变化,也是他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傅作义之所以能够坚持绥远抗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全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是蒋介石与阎锡山临时抗日行为的促成,三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主张与行动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新桂系首领白崇禧提出过“全国总动员”、开展“全面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抗日外交等一些有见地的抗日战略和战术主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就白崇禧的抗日战略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此纪念国民党爱国将领为祖国的抗战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向根据地妇女宣传中共政策,而妇救会的宣传动员工作在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服务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一度作为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所在地的武乡抗战期间为了动员民众参加抗战,各级抗日政府利用报纸、戏曲、民谣、快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形成了以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全民参战,共同抗日为鲜明特色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徐特立回湘担任八路军驻湘代表,领导湖南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对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张治中极力维护与中共的合作关系,避免摩擦,并接受了中共的一些抗日主张和建议,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党与“九·一八”后的抗日民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特殊历史时期 ,较早提出了停止内争、武装抗日和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国防政府的主张 ,积极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右翼政治态度的重大变化。但其阶级本性及对中共的敌视 ,使其抗日民主活动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1月,傅作义绥远抗战,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绥远抗战虽是局部抗战,但傅作义的部队收复了百灵庙,取得了胜利,振奋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与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积极支援绥远抗战,主张“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并宣言“全中国主力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已集中完毕,只要给我们的抗日去路,我们准备立刻开赴晋绥前线”。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还发表给蒋介石的信,要蒋介石“及时改过”,“停止内战”,将内战大军开赴抗日阵线,增强绥远的国防力量。足见,绥远抗战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过去一般中国现代史著作中,对绥远抗战,大多语焉不详。现笔者略述绥远抗战的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是个非常复杂的政治集团,党内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但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各派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问题上,态度不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由主张妥协到实行片面和消极的抗战方针,以冯玉祥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则坚决一贯主张抗日,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则主张“焦土抗战”,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则实行“消极的守土抗日”,而以汪精卫为头子的亲日派则逐渐堕落为汉奸。国民党内各派对抗日问题上的这些分野,对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进程带来了一定影响,研究它对了解中国抗战全局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提出和阶段性的策略调整,直接影响了中国收复台湾的斗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复台湾的艰辛历程。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表达,前后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不同的国内抗战形势和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国民政府适时地调整复台策略,行使国家行政权,拓展抗日复台斗争新局面,是符合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领导者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驻扎的关东军突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对  相似文献   

20.
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为“孤岛”。在日本侵略者和租界当局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文化人士,无不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采取坚定而灵活的斗争方式,从事抗日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新的抗日宣传阵地。他们打着外商的招牌,创办一些看似纯翻译的报刊,选译和转载有利于抗战的材料,向人民报道抗日前线的战事和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政治主张,使“孤岛”人民坚定抗战信心,明确斗争方向,站稳民族立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除了一些打着“洋旗报”名义的抗日报纸外,还有一些进步刊物,如《华美周刊》AwA MEI WEE VLY、《译报》周刊、《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