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数据、术语、千篇一律、晦涩难懂,是经济新闻留给不少读者的固有印象。在信息交互高度发达的今天,地市报经济新闻如何才能做出地方特色?接地气、求感性、谋出新,时刻以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数据、术语、千篇一律、晦涩难懂,是经济新闻留给不少读者的固有印象。在信息交互高度发达的今天,地市报经济新闻如何才能做出地方特色?接地气、求感性、谋出新,时刻以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传播信息是新闻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企业报的基本职能。只有每篇新闻报道都能提供最新的信息,并在每条标题上显示出来,才能把一张企业报办得生气勃勃。“看报先看题”,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报纸上某篇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往往只发生在稍纵即逝的一瞥之内。要把读者的这一注意力抓住,我们就要在标题上标出新信息,去吸引读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时代,面对传播方式的变化,读者习惯的改变,报媒要转变思路,在做好大新闻的同时,必须在深度报道、读者互动、服务信息上多下工夫,才能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新闻信息,始终是报纸之魂。只有抓报魂,报纸才有生机,才能受到读者欢迎。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需要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信息后作出抉择。因此,报纸增加新闻信息量,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仅就增加县市这级新闻纸的新闻信息量,试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6.
最近,人民铁道报开展读者问卷调查的反馈表明:喜欢短新闻的读者达94.5%,其中非常喜欢者占76.3%。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铁道报采取多种措施,倡导短新闻,目前短新闻已占新闻发稿总数70%以上,一版发稿已连续8个月达到平均每期20篇以上。短新闻增多,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版面活跃,受到读者欢迎。这次问卷调查,反馈了大量参照信息。广大读者认为短新闻  相似文献   

7.
正一张报纸的新闻,能否向读者及时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能否触动读者的兴奋点,是体现一张报纸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行业报与日报、晚报等报纸相比较,在新闻稿件的编发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局限性。首先,时效性差。行业报大多是周一、周二报,少数是周三报。受出报时间因素的影响,无法给予读者连续的阅读冲击力,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报纸的影响力。行业报的出版周期决定了它在新闻时效上不能与日报、晚报竞争。  相似文献   

8.
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人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许多工人报目前还不是日报,在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方面,工人报可以说是弱势媒体。因此,这就需要工人报在不断增强新闻策划意识,使新闻更加贴进职工、贴进企业、贴进社会上下功夫,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精品,以提高工人报的品位和质量。加强新闻策划是工人报与时俱进的需要。 典型报道的策划 一般的典型报道容易落入俗套,使读者感到乏味。去年,报社领导要求对典型报道进行独具特色的新闻策划,依靠集体的智慧组织战役性报道,力求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信息,始终是报纸之魂。只有抓报魂,报纸才有生机.才能受到读者欢迎。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已无多少指令性可言,他们对各项活动的确定性.只能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信息后作出抉择。因此,报纸增加新闻信息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以县市报的现状看,多数报纸对增加新闻信息是比较重视的。绝大多数县市报社潜心策划.精心组织,专心采访.增加了新闻信息,报纸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但有些县市报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会议、领导活动报道多,挤占传播新信息的版面。最近笔者查阅了3家周4刊一个星期报纸的一二…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认为,县市报要增强影响力和在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民生新闻的刊发量、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优化民生新闻的版面形态、拓展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应该是一条成功的突围路径,只有贴近性强,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独家优势,县市报才能不断提升读者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1.
党报的文章需不需要艺术性这是一直以来很多人在研究的问题,本文用大量生动的采访实例阐述了党报新闻也需要提高艺术性,这样才能激发读者对党报新闻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的读者爱党报、读党报、信党报,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关于“新闻的可读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增强新闻可读性,同仁各抒己见。笔者结合供职的《吐哈石油报》实践,认为要深入研讨这个问题,得从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可读性与低级趣味的区别及新闻可读性的标准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可读性是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报纸既是精神产品,又是信息载体。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其中政治属性是最重要的,代表社会最高利益。众所周知,新闻首先要使读者喜欢看,有吸引力,才能体现新闻的政治属性,实现报道的指导性和其他相关功能。因此,不论思考新…  相似文献   

13.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地市报,应该地方性、开放性并重,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因此,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地方特色要融入大背景 地市报是地方性综合报纸,它最大的个性特色就是地方性,这是地市地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价值所在。地市报的地方性在报道内容上的体现是让地方新闻唱主角。作为地市报,首先要保证地方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信息     
人民铁道报读者调查表明倡导短新闻受到读者欢迎最近,人民铁道报开展读者问卷调查的反馈表明:喜欢短新闻的读者达94.5%,其中非常喜欢者占76.3%。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铁道报采取多种措施,倡导短新闻,目前短新闻已占新闻发稿总数70%以上,一版发稿已连续8个月达到平均每期20篇以上。短新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报要有所作为,必须在报道内容、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鹤壁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贴近性,才能不断地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争得更大的市场。联系鹤壁日报的实际,我们体会到,地市报增强贴近性,必须要在“快、短、多、特、活”五个字上下工夫。新闻要“快”先睹为快,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报纸发行区域特点来看,地市报更要“快”。所谓“快”,即新闻采访快、新闻编发快和报纸…  相似文献   

17.
新闻来自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从而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因此,新闻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干预社会生活,正确引导舆情的作用,首先就要着眼受众,说到底就是要以读者为中心,及时反映读者的喜怒哀乐,反映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信息。即是说.作为从事新闻的记者编辑必须牢固树立“读者观”,才能使新闻拥有广大的受众市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趋势,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使得新闻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日新月异。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地市报只有不断强化分析性新闻,才能增强本地新闻的深度和厚度,才能显示出地市报的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19.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作为一个特殊的新闻群体,专业报只有针对专业报的读者群做大做深特色报道,树立高质量的内容竞争和服务竞争理念,从读者的“贴近点”入手,才能被读者所认可。近年来,浙江市场导报以《维权周刊》为抓手,做好维权报道,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笔者曾就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等问题,撰写了《试论企业报的新闻摄影》一文,并被收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编撰的《全国企业报论文集》一书。 时间过去5年多了,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现状如何呢?就整体而言,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各报的总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新闻摄影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图片和文字是报纸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使报纸办的更吸引读者,更具特色。但是,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趋势来比较,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还比较落后,与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尚有距离。笔者想就这一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