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平均数"的教学应让学生学习哪些本质?平均数是数据的代表,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常用于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这些学科本质?可以"小研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交流、反思中自然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统计量,它不但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还能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因此,让学生灵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就如何教学求平均数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们喜爱的春季运动会入手,设计以春节运动会情境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末。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说课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盘托出,让大家了解你的教学设想,以便共同研究,优化教学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下面就“求平均数”一课的说课,谈一点看法。一说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总体构思。首先要明确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总体来看,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求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得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直观、简明的特…  相似文献   

5.
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发展速度最适宜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统计教材中,都是介绍用计算工具或数学用表来计算几何平均数。本文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式出发,利用函数的幕级数展开式,建立了几何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关联表达式,导出了用笔算计算几何平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中所说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对不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平均数因其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学习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是基本的统计量。其中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被称为统计的平均量,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和数据的集中情况,下面就三个平均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能反映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是统计学中很重要的统计量。往往我们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继而过渡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显然,这些做法无疑掩盖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个统计学本质。经过反复地磨课、反思,使我对平均数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平均数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意义,更要关注其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先确定一个数量作为标准量,然后把其它的数量与它比较,计算出差值的平均数进行移多补少,从而简便灵活地求出平均数。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的计算,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有一些实际问题中,光考虑普通的平均数不是很科学,还要考虑每部分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起的作用就越大,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一组数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1.
当时我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平均数》,因为平均数是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及意义,我设计了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统计量,它的统计学意义是能刻画、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般水平)。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平均数"呢?如何将算法水平的理解与统计学水平的理解整合起来呢?笔者在教学中创设"记数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接着,借助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图,动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直观理解"平均数能刻画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然后,精心设计应用练习,把"平均数"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链接,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平均数,体验平均数,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包括统计原理 (前七章 )和国民经济统计两大部分。该门课程内容杂、公式多、令广大考生较为头痛。但若能提纲挈领、抓住主要内容 ,相同或类似之处能有机结合 ,学习起来定能事半功倍。本文仅谈一谈两类平均数的学习。统计原理部分应用平均思想之处比比皆是。最直接使用平均方法的是静态平均数 (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和动态平均数 (第四章 )。在学习这两部分时 ,除了明确两类平均数的不同点 (如 :计算依据不同、所平均的差异不同、说明的一般水平不同 )之外 ,把重点放在两类平均数的相同之外更为重要。从相同之处看 :两…  相似文献   

14.
相对数与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指标,都是由绝对数派生出来的,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形成的一种比值,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而它们的意义有明显的区别,平均指标是对各变量值的平均值,对比的分子、分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而相对数未必都有平均的意义,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由于相对数和平均数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使用,二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不注意很容易用错,一定要注意相对数与平均数的运用。 一、由相对数或平均敷求平均数 1、由相对数求平均数 当变量值是相对数而各变量值的权数不等时,一般应使用加权法求平均数。具备相对数比值的母项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若有比值的子项资料,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法。只有在变量值的权数相等的情况下,才能用简单算术平均数。  相似文献   

15.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三个重要数据,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我们先从它们的意义开始,学习它们的应用。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做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题  相似文献   

17.
衡量算术平均数代表性强弱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平均指标,可以用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不同总体算术平均数代表性的强弱,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变异指标来衡量。本文通过详细地证明,给出了更为直接的方法:通过平均指标衡量不同总体算术平均数代表性的强弱。新的方法更直接,更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求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较复杂的平均数与简单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都是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而较复杂的平均数需要先求出每组数据的和,再求出全部数据的总和,然后再按照全部数据的个数求平均数。  相似文献   

19.
平均数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指标,相比而青,它要比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众数概念均到初三年级时学习)常用一些,虽然平均数的计算步骤简单明了,但是,有时我们也会误用平均数,下面试举几例,说明几种误用平均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统计知识的习得与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已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平均数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载体,它作为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其本质是它的代表性,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可观可感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触摸平均数的本质,感受平均数的基本特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