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修学旅游主要是组织青少年学生感知各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体验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修学旅游的内容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探讨了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开展地域文化修学旅游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修学旅游,是一种精神游历和漂泊体验。 修学旅游的目的比较简单,一是见证文化、梳理感觉,尽可能入乡随俗、身临其境;二是吃苦尝酸、体察真知,以求得到更大空间的精神振奋。虽然修学旅游在短促的“行动”中,很多时候只捕捉到那些新鲜活泼的东西,但从学业角度已获得对旅游地文化层面上的认知,如果两方面得到很好的融合贯通。修学文化游就可能带来一种大精神和大胸怀,进而影响人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雷鸣 《未来与发展》2010,31(6):96-99
青少年国际修学旅游是中韩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大环渤海圈的战略合作的新领域。中韩青少年国际修学旅游开展11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后危机时代,深度拓展中韩青少年国际修学旅游是中国扩大国际旅游市场新战略的重要战略之一,应当从法律法规等制度支持、教育资金支持、拓展合作主题与形式等方面构建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旅游纪念品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了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提出旅游纪念品设计是文化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可以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并可用特定的文化符号进行表达。最终开拓现代工业设计的文化品质和创意思维,赋予现代工业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使地域文化特性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赵霞 《青海科技》2005,12(4):12-15
青海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多民族长期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旅游时代,研究和开发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业产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将一部分经济收入用于旅游,但旅游业的发展逐渐呈缓慢增长趋势,所以要实现旅游业的另一跨越,必须适应旅游新形势,实现"旅游+",例如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新模式。在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修学旅游是其旅游新模式的一重大方向,应充分发挥内蒙古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内蒙古旅游业的一大创新,一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当今,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在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层次专项旅游项目所代替,现代旅游正朝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旅游需求发展的趋势,一些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如探险、滑雪、登山,狩猎、骑马、武术、汽车、摩托车旅游以及修学旅游、考察旅游、宗教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疗养旅游、奖励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实践表明,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从本国、本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出发,依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专项旅游活动,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及文化特色,突出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地方特色,全面提升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水平,提高广西旅游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4)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民宿,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与传统的室内设计不同,乡村民宿设计更为关注地域文化,要求在室内设计中要将地域文化与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独特的乡村民宿室内景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宣传名片。安康旅游纪念品市场上除土特产品外,其余总体上可以说是"匮乏"的,因此安康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本文从安康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题材、设计策略及创意设计三方面提出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路,力求能更好地创造旅游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柯健  华哲铭  许鑫 《资源科学》2022,44(1):127-142
"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品质,有必要对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深入解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携程网站的上海游记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三级编码过程生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分类体系,并结合上海旅游文化元素关键词表,分析城市旅游...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旅游社会学角度。以广东省乳源瑶族旅游发展为例.对旅游目的地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对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现代化的矛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内在发展的一致性.探讨基于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菁 《大众科技》2013,(6):313-314,353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储备都十分丰富完善,但是开发现状却不够完善。其中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产品形式单一、资源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宣传力度小、基础设施差、可进入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方式,令其二者优势互补,使遵义旅游业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慧敏  喻忠磊  张华 《资源科学》2016,38(2):353-363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是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地,对其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文化创意型旅游地自身特性和旅游行为特征,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确定其中的权重,并对田子坊、M50和红坊3个上海典型的文化创意型旅游地进行满意度测评,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主题特色、创意、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交流环境等反映旅游地文化创意资源的变量,其次,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也是重要影响因子;游客对3个旅游地均较为满意,其中以田子坊游客满意度指数(3.649)最高,M50(3.609)紧随其后,红坊(3.447)最低;由满意度-重要程度综合分析法(IPA)指数可知,田子坊发展态势良好,M50应完善旅游地购物环境和文化交流环境,红坊则应加强购物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赵毅 《科技管理研究》2016,(12):119-124
从知识特性和存续状态两个维度对西藏地域民族文化元素进行二维划分,建立从存量型传统文化元素向增量型创意文化成果生成的知识转化循环路径模型。目的在于疏通运用新兴科技来开发和利用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路径和管理机制。通过从传统存量文化元素中提炼和挖掘隐性经验和价值观念,植入并结合新兴科技、传媒技术手段,借鉴典范创意文化产品的成功经验来向文化市场逐步推出和测试阶段性创意成果,通过新生创意文化成果的积累来不断丰富、保护和传承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葛雨婷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21-2232
人文旅游基地是中国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文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当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未来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为依托,运用GIS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人文旅游资源基础指标、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潜力。目前,国家人文旅游基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景城一体”的旅游区和依托区关系,通过人文廊道建设和文化挖掘的形式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崛起,对中国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产业发展的空间导向,得到人文旅游产业的适宜度空间分布,从而提出促进人文旅游发展水平的合理建议,对于旅游化进程下的人文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显示: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亚区为人文旅游适宜性等级最高的地区。人文旅游很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文化区、荆湘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岭南文化副区、台湾海峡文化副区、鄱阳文化副区和中原文化副区;人文旅游基本适宜区在中国各文化区均有分布,但主要位于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亚区、关东文化副区和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型景观的游客体验能够为此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判定北川地震景观游客体验维度,同时揭示了游客体验整体均值的时空差异,并利用非参数检验揭示其社会属性和空间差异,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灾害型景观资源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可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解释,具体包括道德型、个人型、教育型以及学习型体验;②同情等道德体验是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的主基调,且并未因游客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产生组别间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说明游客受灾害型景观的影响更易产生情感体验,且不同组别和不同客源地的游客对教育型体验相关选项均给予较高的赋值;③自然灾害型景观游客体验存在时空差异,情感和认知体验均随时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灾害发生地(四川)游客有着更为强烈的情感和认知认同,其中除个人型体验外,四川省内样本中各维度灾害型景观体验均值高于非四川游客,且个人型和教育型体验在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而学习型体验分别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丁文安 《情报探索》2014,(12):48-51
论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意义,认为信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应包括茶文化数据库、红色文化数据库、姓氏文化数据库、名人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饮食文化数据库和旅游文化数据库等内容,并提出选题→制定初步方案→需求研究→制定建设方案→数据库建设的流程。  相似文献   

20.
宋增文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09,31(11):1832-1839
研究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对探险旅游地的科学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基础理论演绎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国际上自然地区游憩规划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有效手段-游憩机会谱(ROS),着眼于区域尺度,建立了探险旅游机会谱(ATOS),进而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探险旅游机会谱可有效用于区域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的研究,"专业级历险探险旅游、较专业级涉险探险旅游、较业余级艰险体验探险旅游、业余级探秘探险旅游"4类探险旅游机会为探险旅游目的地的分区管理和提出探险旅游项目提供了科学根据.之后进行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机会序列分区,提出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穿越游、唐古拉山探险游等22项探险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