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体内容的复制、发布变得极为容易,互联网成了网络侵权的集中场所,对传统的版权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网络环境下数字新媒体保护制度为切入点,分析数字新媒体对版权保护领域提出的挑战,提出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思路,以期为数字新媒体的版权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泓 《新闻实践》2014,(12):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是以现实的真实记录为素材而创作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本体论的范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实逐渐地被"虚拟"和"复制",何为真实、何为虚假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宏 《出版广角》2012,(7):32-34
在印刷媒介作为作品复制传播的主要方式的时代,作品版权保护相对简明,法律对版权侵权相对容易做出明晰的界定(比如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和48条的规定).至少版权在大多数具有版权立法的国家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不论这种尊重仅仅是停留在法律条文上,还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成为作品传播的全新形式,数字版权概念也随之出现,版权保护开始呈现复杂性,因网络传播而产生的版权侵权以及涉及的新类型版权保护等已经成为新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运用范围的增广和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带来音乐传播渠道的拓展,亦引发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音乐产业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目标受众等源于数字化技术而快速流变,数字音乐也因此成长为我国音乐发展市场的新兴领域。但是,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也成为随之而来且亟待解决的关键命题。研究在梳理我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既有问题的基础上,从行政监管、行业合作、模式创新、公众观念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现有行业生态和传播语境下,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是现今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影视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变迁,在此背景下影视内容越来越成为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做好内容是影视产品的出路。本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从影视传播过程角度,就影视作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下的转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影视传播者、媒介、受众等传播要素对影视内容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影视内容制作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趋发展成熟,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相应的对网络文学、影视、音乐摄影、时事新闻等数字化网络产品需求也开始增多,然而由于网络侵权的成本低且风险小,导致网络上数字化产品的版权侵权严重,泛滥成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为切入点,主要探究我国数字版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的数字版权保护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现在,网上电子书、音乐、电影等数字内容的传播越来越多,由于数字化的内容很容易复制、修改,网络上传播的数字内容存在大量的盗版和侵权问题。因此,针对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越来越重要。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就是以一定的计算方法,实现对数字内容的保护,包括eBook、视频、音频,图片等数字内容。说白了,就是要对零成本的复制、粘贴加以限制,用技术手段保护作者、出版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治理,网络影视侵权盗版高发态势基本得到遏制,整个网络影视行业的版权秩序持续好转,但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给影视版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4月26日,在2017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网络影视版权保护”专题分会上,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说。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有效地保护数字内容的交易和传播,也可以对网络环境中数字内容的使用和传播进行控制,本文对我国当前网络环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型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希望对我国数字版权保护的发展起到一些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数字化普及度逐年递增,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以信息行业为例,其对网络数字化发展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而传媒行业属于信息类行业,因此,想要将传媒行业发展壮大,就必须借助网络和大数据的帮助,同时,需要将与之相关的行业联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媒介融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信息都走向融合,这使得大众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兴趣更加广泛且越来越难以定性,给传媒行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媒介融合就是在这样大环境下的产物,而影视行业如何在媒介融合大势下,有效地用最简单的方式博取观众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关注和接受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将是新媒体人需要探索的问题.张传香所著的《媒介融合下影视作品的宣传推广策略》向读者传达了各行各业网络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媒体人对电视媒体的宣传策略探索、电视剧宣传模式的创新和媒介宣传的规律,此书可以作为参考性材料运用到当今影视作品的宣传策略中.  相似文献   

11.
影视的主题是影视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思想体现,而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的传播手段使影视的传播达到多样化和全方位地覆盖受众群体。部分影视创作者由于不受到相关部门的审查,其创作的影视作品的主题带有极强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符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而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影视创作群体,未来将会成为部分业内从业人员甚至领导人员,应该正视影视作品主题选择这一问题,培养正确的影视作品主题意识,承担影视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版权保护背景下,网络音乐市场面临重新洗牌,数字音乐传播纳入正版化轨道.同时,数字音乐传播也面临着服务商版权意识不强、付费欣赏与受众免费获取心理存在分歧、变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数字音乐传播成本上升困境的对策,以期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取向,无疑加深了我们对影视传播社会价值的理解。在参与影视传播的共同仪式时,影视作品为人们建构了现实世界,以此来维系社会,固守信念。其建构的实现过程依赖于传播场域,在故事场域、观影场域和反思场域中,人们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场景重构了社会现实,从而使影视传播达到了产生心灵共鸣、维系社会秩序、引导文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版权 传媒产业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争  佟鸿举 《传媒》2004,(2):34-35
狭义的传媒产业,即版权产业,是依赖于版权保护而生存的.以影视产业为例,一张空白的光盘或软磁盘售价不过几元钱,而录制上影视节目后售价可达数十元,甚至数百元,其差价就是知识产权所保护的智力劳动成果--影视作品的价值,也就是该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价值.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中的版权保护,就不会有好莱坞,也不会有今天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档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利用网站发布珍贵档案信息,使得数字档案信息的复制与传播变得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如何对这些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档案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档案信息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流行语体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广告、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其发展与传播大致都会经历触发与产生、复制与模仿、磨蚀与印记等三个阶段.网络流行语体的快速发展与传播与其自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及网络媒介的推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谭娟 《传媒》2020,(2):45-48
优秀影视作品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其版权的对外输出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也响应国家“文化出海”的号召,中国的影视行业应该重视对影视作品出口的扶持。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出口现状的梳理,分析目前我国影视版权对外贸易的现存障碍,并在转换国际视野的基础上,从内容创作、发行策略和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提出影视作品“走出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仁玉 《大观周刊》2012,(44):132-13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中流传的数字作品也日益增多。图像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对原版数字作品进行无限制的修改、编辑、合成和传播,给数字作品的原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加密解密和认证使用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本文在基于现行数字版权保护管理相关标准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数字水印技术和置乱加密技术相互结合的网络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进行统一的认证使用和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刘丽霞 《东南传播》2021,(11):75-76
后现代主义中的碎片化的理念改变着大众的文化认知,为了满足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速食"需求,短视频创作者将网络影视作品整体分解成部分,以碎片化传播模式满足了受众的自主需求.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分析和挖掘网络影视的碎片化传播的动因以及优劣势,并且指出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的特征表现,探索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在内容优化、媒介融合、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未来网络影视传播展开新的图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传播手段、渠道和方式的不断现代化,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面向大众,影视艺术本身越来越趋向大众化。这种大众化趋势表现为快餐式、消费性、娱乐化、类型化影视作品成为主流,“英雄情结”和“明星效应”成为影视审美的普遍现象,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呈产业化发展态势。影视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来影视艺术的低俗化和庸俗化、崇高人文精神的缺失、社会批判功能及教化功能弱化等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