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华 《内江科技》2012,(2):110-111
我国山地地区成为当今地震勘探的重点。但该区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陡,新老地层倒置,甚至出现双重构造,使得该区干扰波十分发育、信噪比极低。因此,该区采集到的资料品质差。为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本文在总结已有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山地干扰波发育规律及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提出一套适合在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的方法。该方法包舍了盒子波调查、组合激发、宽线大组合接收等。经现场采集实践发现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震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低频信息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低频面波是地震采集中的较强干扰,严重影响资料的信噪比,因而人们严加防范,但往往在防止低频干扰的同时,损失了低频信息。在追求高分辨率时,又注重高频成分的获取而忽略甚至过分压制低频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低频成分的缺乏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的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发展过程中,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得到了地震勘探界的普遍重视,并且它在工程地震、煤田及浅油层勘探等方面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点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中的激发耦合问题,激发药量,检波器频率的选择、埋置以及组合,噪声和覆盖次数等方面对高分辨率采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垂直地震测井(VSP)的野外采集资料经处理解释,可得到井区及其所在区域的速度资料、地层能量衰减曲线、过井剖面的层位标定等成果。随着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噪声干扰对资料的影响,干扰波的研究成为VSP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实际,分别讨论VSP生产中常见干扰波各自的特征、来源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地地区地震勘探精度日益提高,要求优化采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以确定构造和勘探目标。在对各种山地地震勘探野外资料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一套山地地震勘探野外资料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波激发和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等,通过实践,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水上工程地质勘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由于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地震多次波干扰、爆炸震源的气泡脉冲及震源能量弱等因素使得水上地震资料的品质降低。为此,提出能有效压制干扰、提高地震记录品质的处理方法尤其重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和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可控震源干扰波类型较多,常见的面波、线性干扰等通过处理技术可以消除,但是随着可控震源高效采集的实施,可控震源的同源干扰和谐振干扰成为影响资料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物探行业的一些专家从采集和处理方法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2013年,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在HSD地区进行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通过对高效采集中干扰波产生机制及其特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资料,重点对不同的施工参数对干扰波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选取合适的可控震源施工参数,减小高效采集中可控震源干扰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的干扰严重,记录质量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山西省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塔西南地区目的层埋藏深度大,上覆多套强反射界面,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和碎屑岩薄储层反射能量弱,极易受区内发育的各种干扰波影响,反射资料信噪比低,成像难度较大,尤其是山前逆冲推覆段构造复杂,老地层出露,断裂发育,反射信息弱。为了提高本地区地震采集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了现阶段山前带地震采集先进方法,对目前技术工作中在激发和接收环节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和试验攻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地区的勘探实践提供了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田根海  吴超  赵国勇  高健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248-248,250
乌伦古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下煤层和火成岩屏蔽严重,使得该地区干扰波发育,深层资料信噪此低。为了得到石炭系内幕的反射资料,在该地区进行攻关,通过对攻关资料的研究,认为:(1)该地区采用可控震源激发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2)大面积组合可以较好的压制干扰波;(3)凹陷部位应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  相似文献   

11.
四2区大部分三维地震野外资料品质较差,浅中深层资料讯噪比极低,面波、脉冲等干扰严重,在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信息,猝发脉冲噪声现象严重,三维地震资料束线多、变观现象严重。另外,地震资料多次波不发育,给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次采用FOCUS及GRISYS两套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叠前去噪、DMO叠加去噪、叠前F-X域预滤波、反褶积试验、三维RNA技术提高剖面信噪比以及PR分裂一步法偏移等处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梅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1,(5):247-247,277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质任务要求越来越高,由寻找构造油气藏逐渐向岩性、断块等隐蔽油冬藏过渡,而地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对地震采集遣成了很大的困难。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体的“双复杂”问题,严重制约了地震采集的发展,影响了高品质地震资料的获取。激发作为地震采集的关键环节,受“双复杂”问题影响尤为严重。因此复杂地表的激发,需要研究对地面建筑的震动足够小,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同时增强下传能量,确保得到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的震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各种勘探难点也不断出现,尤其地质条件复杂区,面临的难点更多。东欢坨矿区,属于地质条件复杂区,地表障碍物密集,采集难度大;可采煤层多,间距小,干扰严重,有效波信号弱。通过在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采用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技术,如在厚沙土覆盖区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采用特殊观测系统获得障碍区地震资料,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煤层进行精细化分,采用属性体技术分析煤层的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得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证明所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1科学背景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发现了许多大型油气田,水深从300m到3 000m。深水区的坳陷中沉积巨厚,采用常规的反射地震方法所采集的资料中,中深层地震信号微弱,干扰严重,地震反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5.
曾卿  吴蔚  陈明春 《大众科技》2005,(11):97-98
十万大山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给石油地震勘探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这也是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的原因.文章经充分认识了解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并参考该区几轮地震资料采集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相关试验,进行技术探讨,寻求改善地震资料信噪比及有效完成地震地质任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采用超多道接收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投入的428采集电缆也越来越多。电缆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地理、环境、天气和人为损坏等因素导致电缆出现传输故障,出现传输故障后我们需要对电缆进行维修。本文阐述了在不用428XL仪器的情况下,用绝缘电阻表和数字万用电表来判定428电缆传输故障的问题,以便于我们在维修点对电缆进行维修。  相似文献   

17.
<正>源驱动技术是地震仪器系统根据激发同步控制系统提供的坐标数据自动选择和激活相应激发点甚至自动采集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将野外作业点实时采集的炮点坐标信息用于地震仪器自动选取炮点,免去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采集效率。源驱动技术起源于海洋勘探,早期的陆上勘探受限于地震仪器系统性能,对可控震源、井炮等激发效率没有太高需求。随着勘探技术及仪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转换波勘探采用的形式是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利用三维转换波实际资料,对转换波资料的去噪处理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单道带通滤波和多道f-k滤波方法,经过转换波资料的实验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技术在杭州湾萧山通道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围绕地震勘察方法的技术思路、陆域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技术、水域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察数据处理技术及地震勘察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高分辨率地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通过陆域和水域,结合钻探资料成果,初步查明了杭州湾萧山通道盐官东方案桥位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测定了第四系厚度、基岩面埋深、形态及第四系分层等,了解了桥位上断裂构造发育的位置、倾向、规模及其活动性,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含油砂体在地震反射中的位置;通过制作相干体切片指导断层平面组合,分析断层展布规律;通过目标砂体沿层地震属性切片、精细对比目标砂体在地震波形剖面和地震属性剖面上反射特征的变化综合描述储层平面分布形态,为复杂地区薄层砂体油藏评价和储量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