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科技风》2012,(4):35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栋 《内江科技》2011,32(11):60-61
为解决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对不同泡沫荆的起泡能力、稳定性、耐油性及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测定不同气液比的阻力因子,确定最佳气液比,通过驱替流程试验研究了泡沫体系在残余油状态下的封堵能力及在油藏条件下的驱油试验,证明强化泡沫驱在油藏务件下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是一种良好的三次采油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悦 《内江科技》2012,(9):59-60
针对延长裂缝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特点,采用Waring Blender法,筛选出一种适合该类油藏特点的新型氮气泡沫体系:0.5%UCJ9+0.15%HPAM,泡沫发泡体积为576mL,半衰期达到1548s。通过岩心流动阻力因子评价实验,优选出的氮气泡沫体系注入参数为气液比3:1,注入速度3mL/min,注入时机为低含油饱和度。氮气泡沫驱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氮气泡沫体系能在水驱油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4.8%,应用效果显著,表明该氮气泡沫调剖体系适用于裂缝性油藏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Y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调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通过CMG-STARST M模拟器运用机理法建立起一个两相、5组分模型来研究氮气泡沫相对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得出的得到最佳开发方案:氮气泡沫段塞0.35 PV+水气交替段塞0.3 PV+水驱,注液速度为740 m3/d,气液比0.8~1.2,起泡剂浓度0.35%~0.4%。该油藏通过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文新 《内江科技》2011,32(8):126-127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平均20%左右),本文研究了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注水、注CO、注、气水交替等不同提高采收率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驱和水驱后的气水交替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高,同时在矿场进行了气水交替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N2CO2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目前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的窜流问题,研制了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由聚氧丙烯双烷基酚醚和氯化亚砜反应合成中间体,而后在160℃下,磺化8h得到。该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耐温性好、起泡能力强、低界面张力等特点,能够满足稠油油藏调整吸汽剖面,增加洗油效率,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要求。目前胜利油田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较低,注蒸汽  相似文献   

7.
李晓蔓 《内江科技》2011,32(12):131+109-131,109
本文针对泡沫驱油机理,驱油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新型起泡剂、稳泡剂的研究,以及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自生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楠  田敏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85-186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O_2气驱泡沫发泡剂CYY-1,并对发泡剂的进行室内评价。发泡剂水溶液的泡沫性能随体系pH变化而变化,在pH5~7时,泡沫性能差,当pH小于4或当pH=8~11时,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性好,且受温度、体系NaCl浓度和少量Ca~(2+)离子的影响较小。在岩心驱替评价实验中,所选取的体系进行泡沫驱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3.1%。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能源的日益枯竭,低渗透油藏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技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据有关文献,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的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油藏在低渗中占60%~70%.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将会是我国石油稳产和增产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的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空气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室内实验和油田先导试验等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注气方式,其开发效果也不同.它们的驱油机理、驱替类型、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主控影响因素、适用性、经济性和优缺点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科研意义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拓展聚合物驱的应用领域,对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基本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生物聚合物的评价方法,并与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性能对比,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共性与特性,并通过驱油效率试验,确认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应用条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适合于地层温度小于80℃,地层水矿化度大于20000mg/L的油藏。  相似文献   

12.
周翠苹  尹秀玲  吴松芝 《内江科技》2011,32(8):130+139-130,139
濮城沙一下油藏1995年底含水98%,进入水驱废弃油藏阶段,针对其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2008年选濮1-1井组开展CO/水交替注入先导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水驱废弃油藏CO/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目的开展了储层、夹层、微构造、CO混相驱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面研究,充分论证注CO驱效果评价。22  相似文献   

13.
郑力军  杨棠英  张涛 《内江科技》2011,32(7):138+82-138,82
本文针对氮气泡沫驱油体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泡沫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泡沫体系的适用温度范围约为50℃-60℃,耐盐性能达到120000mg/L。随产水率的提高,泡沫驱油采收率逐渐增大,油田含水在80%以上时适合实施泡沫驱。泡沫驱可在较大的极差范围内起到较好的调剖增油效果,适用的地层渗透率极差范围为3-12。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内江科技》2008,29(1):116-116,157
针对孤东油田油藏条件,室内试验研究了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通过助活性剂筛选、复配,确定了以胜利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该驱油体系在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5-6层进行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特高含水期继续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41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因其原油黏度高,不适合转化学驱,但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在分析低效水驱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锦16块特高含水期砂岩稀油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淹严重、吸水不均,挖潜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由单一驱动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变,提出了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一层系开展局部实施氮气泡沫驱试验。2011年6月在锦16一层系,优选2个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期试验。井组于2011年8月开始明显见效,日产油由驱前20t/d上升至45t/d,采收率由45%上升到52%,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娟  高宝国  姚寒梅 《内江科技》2011,32(1):144+127-144,127
针对埕东油田西区Ng331层大孔道发育的四类油藏.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泡沫复合驱油先导试验。试验区于2004年9月注入,从注入特征上表现为注入压力大幅上升,平面、层间非均质性得到改善,目前三口中心井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综合含水下降了91%,日油由45t/d增加到21.6t/d,累计增油162×10^4t:本文对泡沫复合驱油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注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浩  张庆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8-108,107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及套损井不断增加等情况,并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水的相对渗透率的理论为基础,相应地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55℃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岩心驱油降压物理模拟实验,后续水驱驱替压力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蒸汽驱开发油藏有关资料的广泛深入调研,总结并描述了蒸汽驱的四种最为主要的驱油机理。同时,本文利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稀油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油机理研究。油相由具有轻质油相似特征的轻、中、重三种拟组分代替。研究结果表明,稀油砂岩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驱油机理为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和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油湿油藏水驱后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油湿油藏与水湿油藏相比较,更适合水驱后转为蒸汽驱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李菲菲 《内江科技》2012,(8):128-129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驱后物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驱油体系,在聚驱后油藏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又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矿场试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显著降水增油,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