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們的报道工作在一定的时期內总是有个計划的。編輯部有編輯部的計划,記者有記者个人的計划。編輯部根据它所了解到的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报道計划,向記者提出报道要求;情况变了,又提出新的要求。記者要随时随地准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更具体地說,記者必須服从編輯部,他的报道必須服从整个宣传的需要。不能认为編輯部变更报道要求就是“瞎指揮”。当然,編輯部在向記者布置任务的时候,应当把主客  相似文献   

2.
学艺札记     
不做“新聞官”一位新聞工作的前辈說:“做新聞工作,从总編辑到編辑、記者到练习生,都应該不断地写文章。”他说:“記者是一辈子的职业。記者工作永远离不开采訪和写作。記者不論担任了什么行政职务,組长、部主任也好,編委、总編輯也好,对报紙說来,他都是本报記者,都应該不断地写东西。”他說:“記者不动笔,就像是战士不拿枪,这无論如何是說不过去的。”他說:“有人說:編輯不写东西,何以說服作者?  相似文献   

3.
从1962年8月份起,中国青年报編輯部在編輯、記者和通訊員中进行丁“新聞必須絕对真实”的教育。在学习中,总編室和采訪部检查了一些重要报道,对某些失实的稿件作了具体分析,并在編輯、記者中着重討論了这样几个問題:允許不允許把从許多人那里采訪到的材料集中起来,用一个人口述的形式去表現?能不能“合理想像”?在基本事实真实的情况下,允許不允許在細节上进行“文艺加工”,新聞报道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有沒有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是我們广播电台同志工作上、思想上双丰收的一年。我們是怎样得到这个双丰收的呢?用一句話来說就是:深入到实际中去! 一九五八年年初,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逼人。这种形势使我們深深地感到,如果再不深入实际,我們的广播宣传就一定会落后于实际。省委当时也一再要我們下去,并且作了关于在各地建立广播記者站的决定。这样,我們下定了决心,对全台編輯記者和播音員提出了一个“一、二、三、八”的要求。这就是說,一年之內,播音員下乡下厂的时間不得少于一个月,編輯不得少于两个月,編委不得少于三个月,記者不得少于八个月。这个要求是能够完成的。据去年八月底統計,每个播音員平均已下乡三十一天,編輯部平均每人下乡达四十天,文艺部平均每人下乡二十天,記者平均每人下乡下厂八十一天。編委下去得較少,平均每人下乡四十一天。  相似文献   

5.
编輯部每天研究处理大批的来稿来信,編輯、記者有机会經常参加有关領导部門的会議,閱讀、研究来自各地的文件、报告等等,这都可以算是掌握第二手、第三手材料的間接的調查。这也是报紙編輯部进行調查研究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个突出的特点。目前編輯部在大量做的,还是这种調查。这实际上也是我們依靠全党力量是、依靠群众力量办好报紙  相似文献   

6.
湖北日报編輯部在召开第十次記者站会議期間,曾經召集各記者站和編輯部的各部举行座談会,討論了加强山区报道的問題。会上,大家一致指出报紙对山区的报道不够,山区的工作在报紙上反映的很少。宜昌記者站的許大耕談到:宜昌記者站对各地区的报道很不平衡,专区西部四个山区县基本上沒有什么报道,只是抓了几个平原县份的报道,主要原因是怕不合編輯部的口味。一些报道山区的稿子发到編輯部以后,沒有受到重視,这說明,熟悉山区、报道山区是个大問題。恩施記者站刘文卿說:恩施地区全部是山区.但是报道很少,最近七十多天当中,只有一篇关于紅苕田間管理的稿  相似文献   

7.
东北区省市报紙,于12月15日到22日在长春市举行第三次协作会。参加会議的有辽宁日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旅大日报、沈阳晚报、长春日报、哈尔滨晚报等七家报紙的总編輯、副总編輯、部主任、編輯、記者等二十多人。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郎副部长刘敬之同志以及东北局报刊处和三省报刊处的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議。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版面編排工作,是整个报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訊員把稿件寄到报社,記者深入采訪写出消息和通訊,編輯部根据党的路綫、方針、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要求写成評論,电务人員从天空收来了报道国內外时事的电訊,最后都要經过編輯工作人員的处理,表現在报紙的版面上。如果认为版面編排工作是一項技术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的工作。版面編排工作的任务不仅是要把报紙的版面安排得清楚、醒目、整齐、大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报紙的版面来认真地体現党的路綫、方針和政策,来正确地反映当前的形势,来指导正在开展着的各項工作,来启发和教育广大群众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继续跃进。实际上,报紙上每一条消息摆在什么地位,占了多大地位,用了多么大的字做标題,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反映了編輯部对于各个事件的认识。有人說:“版面的安排是带有評論性的。”編輯部对于每一条消息的看法都通过版面安排表現出来;編輯部对每一条消息都发表了評論。編輯部的意見或評論正确不正确,合适不合  相似文献   

9.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在5月上旬召开了全省新聞工作会議。这个会議总結了全省大跃进以来新聞工作的經驗,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也讨論了进一步貫彻执行全党办报方針等問題。参加会議的,有报紙的总編輯、广播电台台长、中央各报駐省記者及四个基层通訊组的負責人,共125人。会上,省委书記馮紀新同志接見了到会的同志,并做了重要讲話。最后由省委委員、黑龙江日报总編輯白汝瑗同志作了总結发言。  相似文献   

10.
“写好稿,迎国庆”,“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上海的十年巨变,反映总路綫和大跃进的光輝成就,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这是我們上海台新聞編輯部全体編輯、記者大战九月的奋斗目标。經过同志們的积极努力,我們这次报道任务是胜利地完成了。三十多篇专題报道。从各方面反映上海十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內容丰富多彩,同时也注意了充分发揮广播特点。这批稿件播出以后,受到了听众的普遍欢迎,不少听众还来信要求广播。  相似文献   

11.
开头語 “晋綏日报”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解放区的重要报紙之一。社址在晋綏边区的軍政中心,由西兴縣,它是中共中央晋綏分局的机关报,也是晋綏边区六百万人民的报紙。晋綏日报的前身是“抗战日报”。在抗日战爭勝利后的次年——1946年由“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綏日报”。晋綏日报——抗战日报,由創刊(1940年“九一八”)到終刊(1949年5月1日),有將近九用年的歷史。筆者是本报創办人之一,前后以副总編輯、編輯部部主任、总編輯和社長的职务,参加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夏衍同志給《新聞业务》編委会写的一封信,值得引起我們編輯同志的注意。在我們的报紙上,錯用成語,用詞不当,写別字錯字,这种情形确是为数不少。如果每天加以登記,积年累月,次数是相当惊人的。也許有些人会說,这算不得什么大問題,难免的,誰又能担保一张报紙沒有一点小錯誤呢?于是錯誤在眼前一掠而过,不大在乎。但是讀者  相似文献   

13.
面向群众     
今年2月22日和9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王匡同志曾經对羊城晚报的編委作过两次談話。現在,本刊征得王匡同志的同意,由羊城晚报編輯部根据他的談話記录整理成这篇文章,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14.
谈敏锐     
在新聞工作和文学艺术工作領域中,我們可以見到许多优秀的工作者,他們的才能常常表现在感受事物、反映事物具有高度的敏銳性这一点上面。一个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无产阶級記者,听到一件事情,能够引起許多的联想;看到一点“苗头”,可以迅速地发現底下的一个“大蘿卜”;在掌握一个材料以后,他能够及时地准确地把它反映出来。同样,一个成熟的編輯善于掌握每一个字或詞的分寸,敏捷地在原稿和清样上看出細小的差錯,同时善于“出点子”,寻綫索,发現問题。把报紙編得生动活泼,引入看。这些,都是敏銳的表現。  相似文献   

15.
中共松花江地委农业生产跃进办公室在1958年11月建立了一个业余广播編輯部。編輯部有三个小組,七名通訊員,一名編輯,由中共松花江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刘玉山同志担任主編。这个业余广播編輯部成立以来,共给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发消息564篇,组织各級党委負責同志作广播讲話24次,办专题广播节目37个,写评論、通訊、詩歌12篇,发专題新聞8组。他們还給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业务刊物写論文、經驗介绍等共11篇。通过这个业余广播編輯部的工作,不仅全面及时地报道了松花江专区的农业生产建設成就和经验,而且也改进和提高了他們本身的工作。 1958年业余广播編輯部开始成立的时候,有些同志把写稿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也有人认为写稿是“额外負担”。这些思想影响了同志們写稿的积极性,使业余广播編輯部的工作开展得不够好。党支部針对这种情况,通过互相談心、个別帮助、交流經验和提倡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議公布以后,全国各报和人民广播电台立即掀起了新的宣传高潮。新华日报确定全面鼓劲全面促进新华日报編輯部最近在“反对右傾,鼓足干劲,大战九月,开展竞賽,大插紅旗,迎接国庆”这个总的战斗口号下,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宣传党的八中全会精神,促进全省的增产节約运动高潮。第一个措施是“大抓学习,武装头脑”。使每个編輯、記者在思想上都能以八中全会的精神挂帅,更高地举起总路綫、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輝旗帜,把八中全会的精神貫彻到一切工作、一切报道、一切方面去。第二是“全面鼓劲,全面促进”。大张旗鼓地报道各条战綫反右傾,鼓干劲,大战八、九月的战果。宣传鋼鉄、煤炭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聞的时間性問题,我們通常有这样的概念:新聞的时間性是很强的,时間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新聞所报道的事实必須新鮮。这样的理解,一般說来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認为,只有当我們提出了新聞記者“搶”与“压”的兩种任务的时候,我們才是把这个問題提高到无产阶級新聞学的理論高度来加以全面观察。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中说:“研究新聞学应該从政治出發。”“一件消息早發表,迟發表或不發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由此,他提出,“記者和編輯有兩种任务:一是搶,一是压。有的新聞要搶时间發出去,有的新聞不該發表就要压下来。”我們党的新闻工作,長时期以来就是这样实踐著;我們的記者和编輯,就是在这样兩种任务下面不断地受到鍛煉。陆定一同志現在把这个从千百次实踐中得出的經驗,高度概括地总結起来,就成为無产阶級新聞学的精髓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主題貧乏呀!編輯和記者常因主題的千篇一律感到煩惱。其实,在像我們这样的國度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都在迅速前進;人民生活、劳动的光輝,像彩霞一样,万紫千紅;歷史上再也沒有此我們的年代,更加动人了,为什么还会感到主題貧乏呢?  相似文献   

19.
一个难题解放軍报的編輯工作存在着一个难题:新聞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常不能满足报紙宣传的需要。这种情况为时不短了。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过去我們一直沒有认真地研究过。直到最近,在整頓文風中,通过检查和学习,我們才比较明确地认識到: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編辑思想和工作方法有问题。現在我們正在着手解决这个問题。顾名思义,新聞报道的主要武器是新聞。但是我們有些新聞工作者,还不很善于使用自己手中的主要武器。一张报紙,尽管有着許多形式的稿件,但是主要的篇幅应当装新聞;一个記者或編輯,尽管在实际  相似文献   

20.
党报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部分。它是阶級斗爭、思想教育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因此,办好党报就不仅是报社編輯、記者的事,也不仅是那一个部門的事,而是全党的事。过去有些同志对这一点不是认識得很清楚的。他們把办党报看作只是报社的事,不領导也不組織写稿;个別地方甚至把經常向党报写稿看做“不务正业”。这样,就使得很多好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