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国安 《文教资料》2008,(31):122-12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如何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道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学生加强道德知识的教育,第二要对学生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三要对学生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提高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要明确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其内涵,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奠定夯实的基础。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生态就是指生物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观念就是人们对生态问题的理解与认知。生态道德就是对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的调整与分析;对生态环境的道德准则进行规范。主要内容包括:人们拥有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迫切,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指处理人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促进生态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1.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五育中德育居首.中学各科教学都有德育要求,历史课一向被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倍受重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历史学科是陶冶道德品性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家杜咸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目标是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之外,道德情操教育就是历史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历史教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代冬梅 《考试周刊》2011,(19):155-156
生态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课题,是道德教育活动中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生态道德意识,积极参加生态道德实践,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重视道德教育是蒙田教育思想的特色之一,他从地位、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道德教育做了分析,指出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要向哲学、历史及大自然中学习道德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渗透是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实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方面。生态教育应贯穿于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较强的生态教育责任感,善于在教学活动中挖掘生态教育的素材,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完成生态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生态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块就是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即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并不容易。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易接受单纯的道德说教,如果历史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历史德育教学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那  相似文献   

10.
重视道德教育是蒙田教育思想的特色之一,他从地位、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道德教育做了分析,指出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格;要向哲学、历史及大自然中学习道德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汤蓉 《考试周刊》2011,(59):151-152
在中学历史道德和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健康人格培养方法和存在问题来论述现代教育中中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得出如下结论: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发挥高等教育作用促进生态环境道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道德崇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荣,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的社会功能,在生态环境道德建设方面具有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生态环境道德水平需要高等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生态环境道德培养,弘扬生态环境文化.为此,高等教育要将生态环境道德价值观纳入教育价值观体系,提高生态环境道德教育能力,扩大生态环境道德教育范围,并通过创造生态环境文化引导大学生将生态环境观念内化为生态环境道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通过历史教学引导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或者对史学界尚有争议的结论进行论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具体地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效。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任重道远。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中学历史教师要从成为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5.
赵立江 《成才之路》2009,(15):19-19
地理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生态教育的内容既有丰富的显性材料,又有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的隐性素材;既有较完整的地理环境知识,又有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形成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还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行为。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地理教学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光  高小宽  吕亚慈 《考试周刊》2014,(59):150-15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新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不相称,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将法律法规的学习、关爱生命教育、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融入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中学地理教学对建立生态道德体系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师们也充分认识到了在新课标下的教育重点,从以往的传统知识教育传播向现代的社会道德和生态道德教育转变,即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可以使初中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学生具备生态道德修养、道德体系建立的意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乃至人类存亡的重要问题,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学生作为中国的希望,承担着未来;作为社会公民需要具备对环境的正确认识,中学地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以,正确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自我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认识,培育生态道德良心,培养生态道德情感,使大学生做生态道德的实践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郁的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工程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历史培养目标中凸显道德情感教育;二是将道德情感教育寓于历史教学全过程;三是注意发掘史料中的道德情感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一、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是人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人类在调节自身活动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强调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少年儿童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