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前 《今日教育》2005,(6):34-35
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得很大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小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钻研的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有些环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理科数学选择题的第16题为:若π/4相似文献   

3.
教育本就是复杂的,要达到理想目标,确实不易的。有些管理者因其复杂,反作为推诿的理由;也有的管理者唯其复杂,而难以从中提取到核心的要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实际上影响着管理效率的提升。笔者认为,校长的智慧就在于将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把复杂的管理现象梳理得简单清晰,从而带领管理团队和教师朝着明晰的方向和简明的路径前行。  相似文献   

4.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去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做到细致严谨。比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以此提高课堂效度。只有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刘红云 《成才之路》2009,(22):67-67
所谓“小题大做”意思是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一个细节,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小题大做”都是必要的.我们应该积极提倡、鼓励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把路走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偏狭,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一、语文课堂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笔者参加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比若干场.与在深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即整合课不能体现”整合”的真实意涵。主要表现在有些课的整合过于牵强.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原本十分简单,教师却故弄玄虚.浪费资源。如有的老师讲”时、分的认识”.要求学生上课前人手一只钟表.这种教具学生极容易找到.用以教学直观明了.本来这就足够了.却偏偏又要放在网络环境中来上。有的老师不顾客观实际.包括学校教学设施及软件资源条件,言整合必网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老师在整合课教学过程中把人机交互当作调控上课时间的手段,随意性很强.人机交互流于形式。也有的老师不顾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水平.课堂教学中又缺乏必要的相应指导.造成“整”而不“合”,  相似文献   

8.
叶泉香  丁枝仁 《考试周刊》2009,(16):219-220
〈正〉注意细节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有心人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做全面,关注教学细节,焕发出持久的细节之美,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教学细节的思考。一、注重预设环节,使细节更完美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课堂教学关  相似文献   

9.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也是是否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在审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对题中某些已知条件或所求解的问题不理解而导致出错,甚至束手无策。据调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不理解,实际上是对有些物理问题不会转换成别的问题去思  相似文献   

10.
马富礼 《甘肃教育》2020,(4):191-191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再到练习,甚至是作业的布置,能用上多媒体的通通用,把多媒体当成教学的"命根子",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相似文献   

11.
一应用题教学中 ,有些学生往往会在没有明确解题思路、找到解题依据的前提下 ,随心所欲地进行解答而导致失误 ;有些学生虽然能弄懂题意、明确问题 ,但解题过程中常丢三落四 ,造成解题不完整而导致错误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解题结果非常离谱 ,也不做检查和修改而导致错误 ;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变得复杂化等等。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 ,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自我监控所致。目前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对以上问题的处理往往是就题论题 ,学生改正了一题却在另一题中又犯了类似的错误。由此可见 ,教师采用的并不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简简单单教语文 张菊荣 我们常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折腾得最最严重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参加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比若干场,与在深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中发现同样的问题,即整合课不能体现”整合”的真实意涵。主要表现在有些课的整合过于牵强,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原本十分简单,教师却故弄玄虚,浪费资源。如有的老师讲”时、分的认识”,要求学生上课前人手一只钟表,这种教具学生极容易找到,用以教学直观明了,本来这就足够了,却偏偏又要放在网络环境中来上。有的老师不顾客观实际,包括学校教学设施及软件资源条件,言整合必网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老师在整合课教学过程中把人机交互当作调控上课时间的…  相似文献   

14.
<正>动静结合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其内涵似乎已经很简单明了,根本不必浪费笔墨去深加探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句为什么不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又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所以我想有必要"小题大作"一下,对这一手法试着做些归纳总结。动静结合是运用动静相衬的方式来描写景物,进而形成一种情趣或境界的艺术手法。在写景诗中常用。  相似文献   

15.
物理作图是用来形象描述物理规律,表达物理事实,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经常有些问题厢常规的物理、数学方法较难解答,若利用物理模型,把题设条件转换成简单的图形,形象地模拟问题的情境或过程,通过分析比较或简单运算,即可获得正确的结论,达到简捷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 垒,成了语文教学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习作当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要写作。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  相似文献   

17.
在批改作业或评卷时,经常有教师埋怨学生的书面不整洁,字体潦草等。有些教师甚至用“鬼画符”来形容学生的写字。据调查,在小学一个班中字体潦草、书面不整洁的学生确实不少,这是学生写字水平不高的表现。下面,就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字水平,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把提高写字水平当作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达标素质项目来抓有些学校,特别是山区小学,没有把写字课当作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课程表上根本就没有“写字”这一课。他们认为写字课可上可不上,把写字知识,与语文课中的识字教学简单结合在一起就行了。这是造成学生写…  相似文献   

18.
句义论     
“句义论”这个题日,不是小题大作。我认为,把句意单独提出来研究,建立句义学,很有必要。这是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本文只讨论句义问题,不涉及语义学的其他方面。如同讨论任何新的问题需要建立新的概念一样,我们讨论句义问题也提出一些新的术语。这些新的术语是:语流义、背景义、本身义、引向、定向、义值等。这或许会给参加讨论的人增加理解上的负担,不过我觉得,借助这些术语可能会把问题说得清楚一点。  相似文献   

19.
初三的同学总慨叹“题海茫茫,无边无岸”.进入初三年级以后,习题的数量确实是大大地增加了,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而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典型题上.所谓典型题,就是有代表性的习题,它们所应用的知识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它们的解法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们频繁地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所以我们必须牢固地掌握它们的解法.希望同学们对这个栏目的例题先不要看解答,能自己试做一下;一学年将结束时,再把这个栏目的题目重做一遍.如果你能认真地照这样去做,你就会有较强的解题能力,也就不必担心在“题海”中沉没了.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题多变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一题多变,就是把一个应用题变成两个或几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由分步解答到列综合式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