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教材简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景物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结构美。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笔者构建了一套初中文言文自读模式,即"了解作者—正确朗读—正确翻译—赏析文本",对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于淑芳 《考试周刊》2011,(72):33-34
本文讨论了《圣经.诺亚方舟篇》中神话原型模式"洪水—方舟—新世界",即"毁灭—拯救—重生"在这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圣经》神话原型模式基础上折射出《愤怒的葡萄》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来稿须知     
本刊从2000年第一期起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为LSSN1009—3583,国内刊号为CN52—5026/G4。为使刊物编排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以适应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需要,将在本刊适当期号上陆续刊登有关规范化的要求。现提出以下几点,望来稿作者照此执行。 一、文稿按以下顺序依次排列 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含所在地、邮编)—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含年龄、性别、学历、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及代表成果)。 英文稿件须有汉语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并按上述顺序排于相应位置。 来稿缺上述项目者,本刊不予受理。 二、参考文献引录原则及标注格式 1.正文中所引用的句段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2.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标于引文末的右上角,并在文尾《参考文献》下按文中序号依次标注。  相似文献   

5.
正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教学中,对有效的"背景知识介绍"的探究还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讲,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背景知识"介绍被程式化"介绍课题—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文本分析—总结提升—布置作业",这就是我们常常能看到的教学流程,其中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两个环节总是"理所应当"地放在了较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李汉荣的散文《溪水》为我们描写了林中的精灵——溪水。作者将溪水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溪水那最美好最纯真的品性,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富有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7.
1944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同学们向《内蒙访古》的作者、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1898——1968)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考古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课文《剪枝的学问》以美丽的文字展现了三个特写镜头:冬天的桃园、春天的桃园和夏天的桃园,写了小作者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剪枝的学问:剪枝是为了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减少是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9.
Ω     
此文感悟的载体很独特——希腊字母Ω。为了强化其感悟,又从Ω联想到A——"A→Ω,简明地表现了人生之旅的一始一终"。对这"一始一终",作者有个性化的说法"生寄,死归"。  相似文献   

10.
致作者     
正《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州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自年起,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05),现将具体编排规范及投稿事项通知如下:一、来稿文字不限作者请登录本投稿系统投稿(http://hzsfxyxb.paperonce.org/),也可直接将文稿邮寄本刊编辑部收二、作者请按照"篇名一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  相似文献   

11.
《快乐阅读》2008,(5):116-117
…!|…‘11一一.作品名:花语蝶缘…贰作品名:欢迎作者:朱梦如(安徽安庆)—一——一—一一.洁名:幽魁别动队达人·涂鸦馆~~  相似文献   

12.
《灯光》(第十一册)是一篇联想艺术情趣非常浓郁的优秀散文。作者通过“火光—→生命之光—→灯光—→希望之光”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联想,使文章结构在联想中越显严谨,情感得以自由抒发,主题不断升华。第一处联想是当作者在天安门前漫步时,由看  相似文献   

13.
朱雷潇 《新读写》2011,(3):26-26
文章一开始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作者和母亲产生冲突之后外出的情形,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作者借助—扇敞开的“门”,描写了一个处于青春期暴躁的孩子认识到母亲并没有变而是自己变了,描述自然而不显得生硬,可见作者的功底。细腻的笔触也是整篇文章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因《惜誓》是代拟体,故赋中的语句与思想难以和作者的真实情况画等号,但是辞赋中所使用的星象、方位与仙话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色却是标明作者身份的关键。作者在《惜誓》中暗含了一幅以太一为中心的星象图,这可从赋中主人公南—西—北—东的独特游历路线中获得旁证。从太一的主导神地位、王逸供职于兰台的经历及赋风等因素可推知,《惜誓》大致创作于西汉中期。从赋作暗合星象及改用松乔仙话等情形可看出,《惜誓》的作者当是一位博学且富有文采与操守的士人。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1995年第10期《海峡两岸用语对照表》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陆和台湾一些不尽相同的词语。下面再补充并订正几个(前为大陆用语,后为台湾用语),以供参考。分清—厘清;退伍—退役;打税—课税;京剧—国剧;小学—国小;中学—国中;公民—国人;夫妻—翁某;生意—生理;太太—奥马上;  相似文献   

16.
对苏轼《赤壁赋》的解读,历来争议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作者抒发自己面对厄运的一种旷达胸怀和悠远情志,其情感是"乐—悲—乐"。但从整个历史背景及作者写作心理上看,苏轼在赋中并没有真正地快乐过,其内心始终涌动着永远无法排遣的忧伤,其情感是"悲—乐(强为乐)—悲"。  相似文献   

17.
《尘埃落定》中主人公"傻子"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作者将"我"—民族—历史融为一体,进行了冷峻的历史思索,将目光置于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与人类历史,给人一种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革概括了题为《歧义—由an English teacher所想到的》一文的内容,并就文中谈到的歧义现象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经过一学期在对两个平行班级的相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计算机操作课课堂教学方法,即"激发兴趣—确立目标—相互帮助自学实践—师生解疑—评价作品,修改完善"的"五步教学法",将一堂课分成五步来上。在教学中步步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殷夫早期诗作,几乎全部收入了作者一九三○年顷自编的诗集《孩儿塔》。其中,最早的一组小诗写于一九二四——二五年间,是作者十四、五岁时的试作,但已崭露诗人的头角,充满了少年殷夫对明媚春光的向往和青春探索期的苦闷。最末一首写于一九二九年秋,时,作者已成为职业革命家,故落款处题“于上海流浪中”。“题记”写于一九三○年,已是诗集编成后的事了。 《孩儿塔》诗稿原存鲁迅先生处,这在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鲁迅先生所撰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