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立和 《钓鱼》2007,(7S):19-20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的山东钓友马建华老师的文章《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我仔细拜读了多遍,也认真学习了该文提到的山东钓友衣善新老师发表在《钓鱼》2006年第3、4、5、6期上的《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系列文章;我对两位钓友都很敬佩,他们勇于探索钓鱼技术,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对马钓友文章的《编者按》的观点和态度深表敬意:在争辩中求共识,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真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比如去年我同柳树仁钓友在杂志上争论浮标调目、钓目的作用问题时,争论到后期,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火药味,只好及时刹车。但是收到《钓鱼》杂志第13、14期后,看到其中连载了山东栖霞尚立和钓友的《也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文章,文中对衣善新钓友的观点表示了支持,也婉转的对我的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促使我有了将本人观点进一步阐明的决心,也算是对衣、尚两位钓友的回答,或者也可博有兴趣看完拙文的钓友一笑。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7,(9S):16-19
《钓鱼》2007年5月(下)刊登了本人一篇《我对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认识》的文章,文章针对山东衣善新钓友的大作《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当时我没准备再写下文,因为我的观点谈的已经很清楚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再者我对反复争论一个话题有些顾虑,争鸣性的文章如果措辞不当有时候会伤害了钓友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21)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钓鱼》2007,(11S):22-24
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刊登在《钓鱼》2007年第17期山东威海马建华钓友的《再谈子线长度与灵敏度》(以下简称《马谈》)文章,有不少感触。我今天的拙文,对《马谈》的批评表示感谢,也对马钓友对我的误解猜测与怀疑进行申辩,对我认为是正确的而马钓友认为是错误的有关问题申述理由,还对马钓友的某些观点谈谈我的不同认识;目的是共勉与责任,为钓鱼负责,为钓友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在争辩中达到共识,探索钓鱼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钓鱼》2004年第2期第45页,刊登了天津籍英志钓友写的《话说脑线》一文,读后,我想谈点粗浅看法。 就脑线的长短,两钩之间的距离,我的看法是,应根据所钓鱼的大小而定。文章表中给出的脑线长度只是一个理论值,该选多长,应视每位钓友的习惯而定,它绝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比如,在钓小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10)
去年,衣善新钓友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和分析。今天,马建华钓友又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提出新的认识。本刊编辑部对他们这种追求真理,努力实践,探索钓技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希望其他钓友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的真经。  相似文献   

8.
笔耕情缘     
贺建成 《钓鱼》2013,(19):14-15
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创办二十周年,可喜可贺。二十年来,《钓鱼》以生动活泼的版面、内容丰富的栏目、超前一步的思维、朴实无华的文字、服务钓友的宗旨而获得国内众多钓友的青睐。作为《钓鱼》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在长时间学习钓鱼知识和写作钓鱼文章的过程中,我既是《钓鱼》的铁杆粉丝,又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我几乎是伴随《钓鱼》的发展进步而成长的。《钓鱼》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钓鱼知识和钓鱼思考,我能在钓鱼领域笔耕多年且获得丰收,并出版两本书,这些都与《钓鱼》的沁心润泽是分不开的。我当然也不会忘记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帮助,同时祝贺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钓鱼》2007,(5X):15-18
去年,衣善新钓友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做了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和分析。今天。马建华钓友又对“子线的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提出新的认识。本刊编辑部对他们这种追求真理,努力实践,探索钓技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希望其他钓友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争鸣中找到钓鱼的真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钓鱼》2006,(8)
《钓鱼》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铁杆鱼迷,认识《钓鱼》是因为加入了南京“垂钓乐”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牛春源及夫人钱月娥大姐都是非常热心的钓鱼人。刚开始,牛老板经常组织我参加钓友们的钓鱼活动,但是我每一次都比别人钓得少,甚至是“放空而归”。牛老板见钓友们经常取笑我“瘾大水平低”,就劝我看《钓鱼》杂志,和杂志中的钓友学习钓鱼。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在杂志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改变了不少钓鱼理念。和钓友外出钓鱼的时候,从来都是多问多学,学习别人的钓鱼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2006年第九期,刊登了山东钓友邹思全的文章《协议钓鱼》,读后感到是篇好文章。说它好,是因为在生态日趋恶化,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的今天,邹钓友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也为我们钓鱼  相似文献   

12.
宁夕雨 《钓鱼》2006,(9):42-43
读了《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师傅“程大鱼”》后,不由想起了已故的我的钓鱼老师“戴高手”来。“戴高手”是我们当地钓友们对他钓技高超、品德高尚的赞誉之辞,他的真名叫戴良焱,四川眉山人。我称他老师有三个原因: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无疑该称老师;二、从1962 ̄198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钓鱼》发表笔者文章《辽河海竿钓鲇鱼》后,陆续接到山东和吉林几位钓友打来的电话咨询;2016年《中国钓鱼》又发表《春钓辽河鲇》后,又接到外省和本省钓友打来的电话咨询。这些钓友咨询的是黄河、松化汀和辽河钓鲇的问题。考虑都是大江大河流水钓鲇鱼,很有一些共性,但在电话里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14.
甯夕雨 《钓鱼》2005,(1):23-23
罗泽武钓友在《钓鱼》杂志总46期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以下简称罗文),我反复读了几遍,对信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王大禄钓友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一文,我也重温了一遍。我很同意他们在各自文章中所表明的一个重要观点:摆说“标准池观念”桎梏的束缚,多学习更新鲜更精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本人《谁和我换书》一文在去年《中国钓鱼》第7期发表后,得到全国各地钓友的帮助,先后有北京、上海、南京、石家庄、三门峡、沈阳、哈尔滨、淮北、景德镇、秦皇岛、青岛、本溪、山东博兴、安徽全椒等14市(县)的17位钓友经《中国钓鱼》杂志给我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有的寄来了我所需要的杂志,有的寄来了复印件。有的提供了信息,让我感激不尽。 石家庄钓友王立林把他获奖的创刊号寄给了我,不久后他的女儿还打电话询问我收到没有;本溪钓友党凌、沈阳钓友王中惠给我寄来1996年第4期,王钓友还留下手机号,约我去做客;全椒县钓…  相似文献   

16.
陈中春 《钓鱼》2006,(21):29-30
《钓鱼》2006年18期刊登了辽宁钓友徐国刚.以《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为题,对笔者2006年第13期发表在《钓鱼》上的《温差是影响钓绩的第一因察》一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和意见,这里我想借杂志这个学习平台.向徐钓友作些必要的解释.并与之商榷。徐在《是温差还是另有原因》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认为.好不好钓鱼与温差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我  相似文献   

17.
蜈蚣漂亦叫七星漂,散子漂,在我国垂钓领域历史悠久,具有使用广泛,调漂方便,灵敏度高的诸多优点,因此,深受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喜爱。但许多钓友尚未掌握穿漂要领,对漂在线上打滑(即位移)有碍垂钓,甚感困惑。 看了今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严少松钓友介绍的穿漂法,引起了我这个老星漂钓手的莫大关注。严少松钓友这种善于动脑筋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第六期《中国钓鱼》发表了我的文章《钓鱼的小女孩》。8月,《中国钓鱼》转来昆明戴云超先生和钓友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钓鱼的小女孩”的关注。随后我将“钓鱼的小女孩”的相关情况及联系方式告知了戴先生。2007年9月13日,昆明的12位钓友寄来了600元捐助,这是第一笔来自异乡的捐助!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小女孩专门换上最好的衣服照了照片并写了信寄给了素昧平生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2)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钓鱼》2003年第九期及第十一期上刊登了北京谷钓友与湖北刘钓友两人讨论水蚂虫是否是水虿的文章。同刘钓友一样,笔者当时读罢谷文深感折服,并且自认为此文是2003年《中国钓鱼》所刊登文章中分量最重的文章之一。它所涵盖的思想应该对所有钓鱼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