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教育的终极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对象所指的是人,追求幸福是人一生永恒不变的主题,教育则是人走向幸福的阶梯。让人拥有科学的观念,客观的选择,行动的智慧和向善的德性,达到人生幸福的境界,才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将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缺乏前提的充分辩护,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事实的细致分析。幸福通常是一个人在目的或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满足状态或愉悦体验,具有直接性、依存性、内生性的特点,因而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实体性、外在性存在某些龃龉。重要的不是为教育专设一个"幸福"的目的,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在自我实现、自我调适、与人合作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用教育智慧实现人生的幸福.在当前创建幸福中国、幸福教育、幸福学校的时代背景下,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从实施“幸福教育”的核心,即“让学生接受到幸福的教育”和“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两个方面来探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开展智慧型幸福校园创建的新策略,构建幸福校园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观点"教育服务于受教育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接着论述了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幸福是什么,如何定义幸福,最后从教师、学生、学校及社会角度提出对构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做了一点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追求幸福生活需要人的各种智慧,而教育是通过知识促进人智慧发展,提升人智慧力量的活动。但现实的教育并不必然指向智慧、通达幸福,大量背弃智慧和幸福的教育实践活动,阻隔了人们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生活的愿望。为此,教育要回归生命智慧,在“转识成智”中收获幸福;提升智慧力量,通达幸福;追求智慧人生,得享幸福。  相似文献   

6.
"办一所让人幸福成长的学校"是教育者的梦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间的一所普通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为宗旨,努力探寻"幸福教育"的真谛;以"适性求是,成人幸福"为实践路径,开展基于幸福成长目标的"5H"校本教育改革;以知行精神为理性反思准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幸福教育观念体系。一、幸福教育真谛:适幸福之"性",求幸福之"是"追求幸福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什么是"幸福"?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一种个人体验,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虽然人人对幸福理解不同但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其目的虽表述不一,但其为人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基本意涵是人通过劳动使"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得以确证,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到的持久且深度的精神满足感.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基础,劳动幸福是最高形态的幸福.当前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成为劳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难题.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应立足劳动幸福与教育的共在基础,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教育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甚至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学生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学生的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幸福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教师能幸福地教,学生能幸福地学,并获得追求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幸福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